【滨城观潮】我国首个自营1500米深水大气田正式投产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06-26 16:04:17

6月25日,由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海油工程”)负责EPCI(设计、采办、建造、安装)总包的我国首个1500米自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大气田正式宣布投产,其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建设海洋强国迈出了坚实一步,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转型和提升我国深海资源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image.png

“深海一号”大气田距海南省三亚市150公里,于2014年勘探发现,探明天然气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成为当年全球十大油气发现之一,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气田。

“深海一号”大气田采用“水下生产系统+半潜式生产平台+外输管道”全海式开发模式,核心装备为全球首例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其总重5.3万吨,超过7个埃菲尔铁塔,最大排水量达11万吨,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实现了3项世界首创技术以及13项国内首创技术,并完成中心管汇等10余种水下装备自主制造的目标,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集大成之作。

image.png

据了解,普通半潜钻井平台一般五年便需要回坞大修一次,而“深海一号”能源站的建造标准是“30年不回坞”,核心设施疲劳寿命达150年。为达到这一标准,海油工程对质量和精度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组块和船体合龙连接点间距不得超过6毫米,相当于在2个足球场大小的场地四角,以搭积木的方式建起四座20多层楼高的铁塔,而塔尖之间的距离偏差不能超过大拇指指甲三分之一的宽度,其技术难度堪比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为此,海油工程成立精度控制团队,开展全过程、全周期精度控制,使每个细微的精度控制问题可以被及时发现并专题解决。

image.png

据海油工程“深海一号”总包项目总经理于长生介绍,国际上同等规模及技术要求的项目建造工期一般需要33个月,而“深海一号”能源站在保证“安全零事故”的基础上仅用了21个月就完成建造工作,创造了全球海洋工程建设领域新纪录。

image.png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1月14日,“深海一号”能源站交付启航。海油工程组织精兵强将,历时18天,航行1600余海里,穿越渤海、黄海、东海,成功完成国内首次大吨位、超长距离拖航作业,将“深海一号”能源站顺利运抵预定海域。海上安装期间,项目团队先后攻克1500米深水海管铺设、聚酯缆安装、SCR(钢制悬链线立管)回接等深水关键施工技术,确保“深海一号”能源站在1500米深海稳稳扎根。此外,在最后的“交钥匙工程”阶段,面对涉及工种多、投产时间紧等情况,调试团队践行“调试引领生产”理念,高效开展遗留问题“销项管理”,最终圆满完成能源站54个大系统、205个子系统的全部调试工作,为项目机械完工和按期投产扫清障碍。

image.png

据悉,“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后,每年将向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同时,气田还将带动周边陵水25-1等深水气田开发,形成气田群,依托已建成的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天然气管网大动脉,最大限度开发生产和输送天然气资源,助力国家“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image.png

海油工程董事长于毅表示,“深海一号”大气田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深水海洋工程装备自主研发建造水平实现从300米深水向1500米“超深水”挺进的历史性跨越,显著提升我国在超大型深水装备领域的工程总包能力。下一步,海油工程将继续发挥海洋石油工程建设“国家队”的带头作用,在深水关键装备、水下生产系统等自主设计制造能力方面持续攻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我国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毅 朱绍祥 王鼎鑫
责任编辑:田苑
来源:中国小康网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