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老字号 焕发新生机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9-11-25 09:57:14


1.jpg

老字号集聚的天津古文化街 刘东岳摄(人民视觉)

2.jpg

狗不理包子

3.jpg

参观者体验益德成闻药 资料图片

 4.jpg

老艺人在天津古文化街上制作糖画 李胜利摄(人民视觉)

引子

  65岁的冯克兰,跟包子打了一辈子交道。

  “从学校出来,家都没回就去店里报到了。”1970年11月,冯克兰中学毕业,从此与狗不理包子结缘。

  49年光阴,招牌还是“狗不理”,包子依旧18个褶。可冯克兰心里明白,一切都在变,“原材料、品种、经营管理,早不可同日而语哩!”

  被岁月改变的,不只是狗不理。十八街麻花、老美华布鞋、鸵鸟墨水……这些有名的老字号,见证了天津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历史浮沉,也遭遇市场经济的风吹浪打。

  2017年,商务部等1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老字号传承与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天津加大对老字号的保护和发展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老字号创新升级,擦亮金字招牌。时至今日,天津保有老字号品牌149个,其中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有66个。

  岁月激荡,从曾经辉煌到一度沉寂,从转型升级到重获追捧,这些老字号的故事里,承载着时代记忆,凝结着创业汗水,也书写着文化自信。

  唤醒 

  先保品质,再闯市场,沉睡已久的老字号重新焕发生机

  掀开门帘,一股浓酸气息直入鼻腔,瞬间令人清醒。再换一间屋,又是另一种味道,酒气中带着酸,冲得让人待不住。

  “干久就习惯了,多少年了,都是这么个流程。”捧起发酵中的原料坯子,老师傅刘庆山辨色闻味,就知道还差多少火候。“要说技术含量,确实不算高,但不按老工艺来,就不是那个味儿。”

  独流老醋,在天津可谓无人不知。据《静海县志》记载,独流老醋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名为“桃花醋”。鼎盛时期,整个独流镇上有20余家酱醋厂。

  67岁的张殿英,现任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回望30多年前,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会成为重振独流老醋的人。那是1984年,在供销社工作的张殿英接到通知,要恢复重建独流老醋厂。“新中国成立后搞公私合营,独流老醋被整合到一个综合性的食品厂里,对外就不再打自己的牌子。”

  那么多年过去了,重建醋厂谈何容易?

  “先要保品质!”从原料筛选到配方调制,再到发酵容器,张殿英和工人们坚持传统不走样,费尽心思挖掘老的生产工艺,前前后后忙活了近两年。

  “再要闯市场!”1987年底到1988年初,天津电视台播发了15次广告,每次时长30秒。“酒香也怕巷子深,那年头很少有在电视上做广告的,就这么一下,醋厂在天津叫响了。”

  这背后,张殿英的思路清晰:振兴老字号,关键是做好传承文章,“独流老醋沉睡得已久,得先把它唤醒,适应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洪流,不然品牌树不起来。”

  一炮打响,独流老醋驶入发展快车道,年产量从1986年的560吨增加到如今的8万吨,厂区也进行了12次不同规模的扩建。

  社会的变迁,让很多像独流老醋一样的老字号一度式微。时间隔得越久,它们留存在人们心中的记忆就越淡。独流老醋虽然招牌长时间未用,但一直没有停止生产。有些老字号,沉寂更久,单是传承好技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马卫东有切身感受。在药品行业闯荡了大半辈子,不承想却为一种药的推广犯了难,更没想到会成为津门老字号——益德成闻药的掌门人。

  “当时我所在的药厂有款新药,用时得往鼻子里吸,功效类似清凉油,但价格要比同类药高出10元,一直卖不动。”马卫东没事老琢磨,怎么才能把这款药推出去。“得改剂型,把价格降下来,我就想到了鼻烟。”

  可这鼻烟有点难找,很多人压根没听说过,有的知道也没见过。马卫东到处跑,花了不少钱,也走了很多弯路。说巧也巧,这天,马卫东去逛天津沈阳道古玩市场,瞧见一个小摊摆着个清代的鼻烟壶,凑近一看,里边还残存一些鼻烟。

  “壶要价5000元,我跟摊主商量,给50元从壶里挖点鼻烟,就这么弄了两小勺。”马卫东拿回家一闻,虽说年头长了点,但药效还在,“当时就觉得这事儿有戏。”

  样品有了,可谁会制作?这时,网上一张益德成闻药第五代传承人张园麟的照片引起马卫东的注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益德成闻药庄,原址位于天津估衣街东头锅店街一号。历经250多年,先后传承五代人,至上世纪60年代停业。

  马卫东辗转联系到张园麟,上门拜访了好几趟,才得到对方的认可。“以前的老店早没了,招牌也多少年不用了,张家的后辈转行的转行,张园麟老人家也担心这祖业传不下去。”马卫东拜师学艺,一点点把益德成重新做了起来。

  从2008年起,益德成开始现身国内诸多景区,如今已在26个省(区、市)开设110多家门店。一个沉寂了50余年的老字号,因老技艺的挖掘、传承被唤醒,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作者:卞民德 扎西
责任编辑:容与
来源:人民日报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