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高质量小康社会  天津开启新征程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01-23 17:31:37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天津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各行各业的人们正用奋斗开启新征程。

春节临近,中国小康网记者以“小康视角”出发,带着问题去探访各行各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还原一个个真实的工作、生活原貌。

【关键词:养老】

■“老人家食堂”现状如何?

88岁王爷爷,每天到“老人家食堂”买饭

图片 1.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我很欢迎这个,我受益。饭菜质量好,价格便宜,80岁以上的老人政府还给补助,我特别感谢。”1月16日中午,记者见到了这位经常来“老人家食堂”买饭的王爷爷,他今年88岁高龄了。据河西区恒山里小区中的逸麟敬老院执行院长程暖翎介绍,这里不仅为院内老人提供健康饮食,还为院外老人提供取餐、送餐服务,解决附近老人的“吃饭难”问题。敬老院对院外老人的取餐、送餐服务是通过居委会一起来完成的,需要订餐的老人可以通过居委会来预约,现场取餐付款时老人可以刷脸支付,80岁以上的老人自动减免3元钱。

另外,位于河西区南昌路的三义大厦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于去年12月12日正式向老人们开放,提供就餐、取餐、送餐服务。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只提供午餐,随后食堂逐步完善,也会根据需求来调配增加晚餐。”

据了解,老年人饮食安全一直是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天津市市场监管部门与民政部门一道,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规定要求,通过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陪同就餐、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等,监督老人家食堂严格遵守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范,依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确保制作食品质量安全。2019年度,天津市未发生一例老人家食堂食品安全事故。

为贯彻落实天津市委常委会第136次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推进居家养老试点工作现场会要求,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助餐服务质量水平,天津市市场监管部门规范指导全市1565家老人家食堂助餐行为,确保老人家食堂膳食营养、安全、适口,让老年人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关键词:急救】

■急救站点增多,为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全市接报至到达现场平均降到10分钟以内

WechatIMG61.jpe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1月18日下午,在天津市急救中心四楼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指挥部内,窗明几净,四面墙上贴满了全市及各区的地图,每张地图上都订了十余个甚至更多的彩色图钉。在天津市急救中心主任李尚伦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这些是目前天津市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点建设情况的示意图,“2019年,对于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来讲,是产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一年。”2019年,天津市政府拨出专项经费购置86辆救护车和配套急救设备投入使用。截至12月底,全市高峰时段运行救护车由98辆增加到187辆,比原来增加91 %。并加快了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点建设,在滨海新区和远郊五区共建成6个急救分中心,已全部投入运行。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急救站点达到171个,比2018年的69个增加102个,比2018年增加了148%,服务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明显缩短。

急救站点增多了,为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李尚伦向我们介绍道,衡量院前医疗急救的工作效率,有两个比较关键的指标,第一个指标就是打120这个电话什么时候能被接听,什么时候能派车,这叫10秒接听率;第二个指标就是救护车从呼叫时起,什么时候能到家门口或是某个地点。经过不断努力,目前天津市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一是全市接报至到达现场平均时间已经降到10分钟以内。二是院前医疗急救电话10秒接听率已达高到100%,真正做到国内领先。

将到达现场的时间降到10分钟以内,这中间不仅有市急救中心的努力,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去年8月份开始,市交管部门为全市的救护车安了RFID标签,可通过建设固定或移动的识读基站,快速准确识别车辆的身份,通过身份识别实现急救车在全市41个路口74个断面提供优先通行服务,提高了救护车的通行效率。提及于此,李尚伦更是动情表示,特别希望能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形成一个主动的避让救护车的意识。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希望通过全民共同的努力,让救护车有一个更好的通行环境,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也将会是受益者。如果能有一个更高效的救治的话,那也是我们每个家庭的幸福,是整个社会的幸福。

【关键词:援助】

■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听量如何?

律师7×24小时值班

WechatIMG21.jpe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您好,这里是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无论是遇到劳动争议、离婚纠纷还是侵权责任纠纷等任何法律问题,只要拨打这部热线,就会有专业律师为你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

1月17日,记者来到天津市公共法律援助中心:在这里,律师们7×24小时的值班;在这里,法律援助触手可及;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有温度”的故事……

“楼上装修导致我的房子严重漏水,联系了好几次物业公司也没能解决,我该怎么办啊?”打来电话的是一位80岁的独居老人,天津津联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陈睿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张大娘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是典型的侵权法律关系,但是常年的独居生活让老人心理脆弱、孤独,情感和委屈无处倾诉,对他人的意思不能很好地理解。”陈睿回忆说,咨询过程中老人情绪激动,我们除了指导老人申请法律援助还给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她正确认识事件和人与人的关系,直到她对事件以外的心情问题释然,并建立妥善解决事件的信心。

“律师不仅要稳定当事人消极的情绪,避免当事人做出过激的不法行为,同时还要尽力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渠道反馈和解决问题。”天津津海律师事务所的刘琴补充说。

春节前后,农民工讨薪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去年11月刚刚加入12348热线平台的刘峒尧律师告诉记者,在日常接待中经常会接听到类似的电话,这些农民工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维权,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有些农民工对于问题的描述比较含糊,我们只能耐心倾听,充分了解欠款单位名称、工程地点、欠款金额、农民工人数等,做好详细记录,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天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于2015年11月正式启用,提供律师咨询、法律援助、公证咨询、司法鉴定咨询等公共法律服务,由专业法律服务人员向市民免费提供法律帮助。据天津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明介绍,目前天津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已经与110报警服务台完成联动对接,协助110处理接到的非警情法律咨询,既减轻了110的接线压力,也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专业的法律咨询。

天津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一处处长表示,12348热线开通以来接听量逐年上升,以2019年10月为例,工作日的呼入量为日均千次左右,热线总体坐席接通率在96%以上,热线服务满意率基本在98%以上。

【关键词:贷款】

■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

“线上银税互动服务平台”想贷就贷

图片 2.png

“以前像我们这种小微企业,想要申请贷款是非常不容易的。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提供的这种‘银税直连云税贷’业务,5分钟之内就给我们批了144.9万元,让我们成功地解决了燃眉之急。去年,我们的营业额已突破2000万,全年纳税额超过了200万。”1月16日下午,记者在采访天津市朗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勇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线上银税互动服务平台”上线5个月以来,实现了“银税互动”产品申请、审批、授信、放贷的“线上一站式”办理,让企业享受“全线上、无抵押、免担保、纯信用”的24小时自助贷款服务。截至目前,已有建设银行、齐鲁银行、渤海银行、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与平台对接并孵化出“云税贷”、“税融E贷”、“渤税贷”、“企税闪”和“工银税e贷”等5项线上金融产品。截至2019年12月末,累计授信1468笔,授信金额7.77亿元,服务小微企业超过1368家。目前,农业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等3家银行的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也正在开发中,即将上线。

“我们在服务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上,一直在不停的探索、尝试。比如说,针对传统普惠金融难以解决的客户维护和管理成本高、缺乏规模效应、风控压力大、服务不均衡、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我们运用现代技术和数据重塑了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和客户体验。此外,我们还利用大数据评估客户信用,建立以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为特色的“五化”普惠金融新模式。”建行天津市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曹旭告诉记者,在天津市金融局、天津税务局推行落地的“银税互动”服务平台支持下,并依托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实现了对小微企业和企业主的信息整合,从而能够更为直观地为客户“画像”,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正面清单”,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推动批量精准服务。

“为了更好地提高金融单位服务小微企业的效率,我们下一步将在接入社保、医保、公积金等数据层面狠下功夫,大力提升数据共享的维度和种类,为全面提升企业画像精准度,帮助企业更好地融资贷款,也帮助金融企业更好地实现产品迭代更新。”天津市金融稳定促进中心负责人于海泉向记者表示,搭建更为完善的金融数据服务平台,是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金融供给之间矛盾的重要抓手,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调解】

■智慧街镇矛盾纠纷如何调解?

要主动找群众化解问题

WechatIMG44.jpe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法院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司法公正和权威就难以彰显。1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宝坻区林亭口派出所,看这个全国首批被公安部命名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典型农村派出所如何发挥优势,坐实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工作,打通农村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小靳庄村原党支部书记王作山已经八十多岁了,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作为乡贤调解队伍中的一员,乡里乡亲们经常能看到他调和邻里关系,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身影。

当问到平时如何处理矛盾纠纷时,老支书神采奕奕地向来访的记者叙述了这样一个案例。2018年6月,林亭口镇居民李某某到刘某家菜园摘菜,发生冲突后,二人打在一起。刘某被送到区医院,住院检查花费9700元。为了化解矛盾,林亭口派出所和村委会积极开展调解工作,但是李某某的丈夫家里没钱为由拒绝赔偿,几次调解也没有成功。刘某一怒之下,将李某某告到了法院。法院庭前调解也没有成功,后判决李某某赔偿刘某9700元。

虽然法院作出了判决,但多次执行都遇到困难。林亭口派出所依托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会同村调解委员会和聘请乡贤调解员,多方做刘某和李某某家属的思想工作。在派出所社区民警和乡贤调解员主持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李某某的丈夫支付赔偿款,并向刘某赔礼道歉,邻里矛盾被彻底化解。

林亭口派出所所长丁振介绍,林亭口派出所根据农村特点,健全镇、村两级调委会组织架构,将依法调解、真情调解、民俗调解等元素融入其中,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做到“问题不出村”。创新建立“司法驻所”“律师入村”调解机制,在派出所设立司法驻所调解室,开通调解热线,发挥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优势,共同做好调解工作。建立“乡贤调解”机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在全镇55个村队设置矛盾纠纷调解点,健全调解委员会,聘请多位像王作山一样有威望的群众组建乡贤调解队伍,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积“小平安”为“大平安”。通过加大智慧街镇、智慧村居建设力度,夯实智慧支持,组建“老兵志愿服务队”,建立警务、政务一体化分析会商机制等举措持续用力,共同构建“平安水乡”联创格局。“2019年以来,辖区矛盾纠纷初始化解率达到98%,辖区55个村队一半以上实现了零发案。” 丁振自豪地说。

“我深知这个道理,党员干部就是要为群众干实事,不是等群众找你解决问题,而是要主动找群众化解问题。” 王作山说。

【关键词:传承】

■如何让制陶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全村三分之一的人都会这手艺

WechatIMG40.jpe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农历小年第二天,年味愈来愈浓了。记者走进天津唯一一个以行业命名的村庄——盆罐村,探访这座蕴含深厚历史底蕴的百年村庄如何让制陶老手艺焕发新生机,又是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依托陶甑工艺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

宁河区板桥镇盆罐村是我国著名的手工制陶生产地之一,这里的传统制陶技艺入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盆罐村被命名为天津市民间特色文化村,2019年列入天津市文化旅游村创建名单。

1953年,考古工作者在盆罐村挖掘出大量的汉代陶制品残片,明朝永乐年间,几乎家家户户从事手工制陶工艺,盆罐村由此得名。“现在全村人口有将近1500人,大概三分之一的人都会这手艺。” 盆罐村韩家窑制陶技艺传承人韩克胜颇为骄傲的介绍。

1995年,韩克胜与美国商人詹尼斯合作成立天津创新陶瓷有限公司,后成立“天津洛基特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主要以仿青铜器、雕花彩绘、堆胶、古典仿旧、陶雕、陶塑等为主,99%的产品销往欧美、中东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01年5月,该公司的陶艺制品种类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陶艺制品制作种类最多。韩家窑的代表作品——陶甑,历史悠久,实用性强,曾是家庭做饭的必备工具。 “2018年,板桥镇党委、政府深入挖掘特色陶甑工艺及其饮食,提出打造“中国甑乡”产业特色和发展定位,即依托悠久制陶工艺,打通吃、住、游全产业链,建设经济强镇、生态重镇、旅游名镇于一体,享誉京津冀都市圈的旅游休闲文化特色镇。”宁河区板桥镇党委书记任绍辉说。

“盆罐村地势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丰厚,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把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创建发展的第一步。”当问到2020年盆罐村如何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时,任绍辉显得信心十足。

“现在知道制陶技艺、能做的、想做的人很少了,像我这样的手艺人更有一种责任感,要不断提升自己,希望未来能把我们村的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盆罐村李家窑第十九代传承人李克晗说。

李克晗今年三十岁出头,他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到大城市里打拼,而是选择留在了盆罐村,子承父业。正如陶土一般的朴实、沉稳,他守住了李家窑,守住了手工制陶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工艺。“以后也会让我的孩子继续把制陶技艺传承下去的。” 他说。

距离李家窑不远的板桥镇中学里,学生们正在上陶艺兴趣课,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天马行空在陶艺作品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代代的传承故事正在盆罐村里上演,不断为传统制陶技艺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

【关键词:智能】

■自动驾驶车何时能参与交通?

已实现国内整车在环虚拟仿真测试的最新突破

WechatIMG13.jpe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无人售卖车、智能环卫车、无人驾驶通勤车、无人驾驶配送车……1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西青区中北镇的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车联网临时测试验证与示范区,记者在这里见到了这些“新鲜玩意儿”。

智能网联汽车是交通发展的趋势,为了打通整个产业链条和关键技术点,该公司研发了一套自动驾驶系统,通过这套系统把场景数据、算法研发、仿真测试、实车测试等环节进行贯通,进而帮助其在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准入、数据应用等方面向全行业推广。

“我们的自动驾驶车正在封闭环境做自动驾驶耐久及产品可靠性测试。在这样的测试环境下,有直线、转弯、红绿灯、障碍物,尽可能模拟真实道路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持续进行耐久及可靠性测试,同时在我们的监控平台,可以随时看清每个车辆的运行状态。通过反复测试,不断优化核心算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向记者介绍。

随后,记者来到研发中心,技术人员们正在进行VIL仿真试验。不同于传统的整车道路测试,这种试验利用最先进的5G通信技术,结合虚拟仿真和整车在环技术,打造了远程控制整车在环虚拟仿真测试平台,实现了国内整车在环虚拟仿真测试的最新突破。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掀开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工作新篇章。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力求用1-2年时间在体制机制,政策规划,标准规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扎实做好试点示范工作开展的基础软环境,在关键领域率先突破;以包括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基于5G的智能网联群体智能智慧交通试点”在内的试点项目为突破和引领,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对标世界一流水平,汇聚技术、智力、产业、人才等资源,探索“新交通”模式,通过3到5年的试点,形成新常态下可复制推广的天津方案和天津经验。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道刚表示,天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齐全,起步早、发展快、定位高、潜力大,城市地理区位优势与国家战略优势叠加,是独特的综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试验土壤。历经70年多代交通人努力,天津已初步建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城市及区域社会经济做出有力支撑。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将对照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以及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对交通运输业提出的更高要求,深入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综合服务、创新治理等领域广泛组织开展交通强国试点工作,全力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天津智慧。

【关键词:健身】

■如何丰富冬季全民健身项目?

打造“冰雪嘉年华”横跨元旦、春节、元宵节三大传统佳节

图片 3.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1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北广场,这里是第六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仪式和天津“冰雪嘉年华”活动的主会场。“冰雪嘉年华”活动是天津市体育局和蓟州区人民政府组织的一项让群众参与体验冰雪项目的活动,并将持续整个冬季,直至今年2月29日结束。

天津奥体中心“冰雪嘉年华”的运营负责人徐骏杰向记者介绍,冰雪嘉年华活动的营业时间从早上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这也是天津市首次尝试将运动与夜间经济结合在一起。本次冰雪嘉年华自2019年12月13日举行以来,日均入园人数超过500人,周末可突破2000人,启动以来累计入园人数已经超过20000人,活动区域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可同时接待10000名游客。

作为天津“冰雪嘉年华”活动的主会场,这里有着炫彩冰场,冰球场,速度滑冰体验赛道,趣味滑道,冰滑梯,戏雪区和超过100米长的雪圈道供市民选择游玩。整个冰面由表演场地、娱乐场地和赛事场地组成,充分利用场地条件,推广大众冰雪运动。整个乐园结合背景建筑,呈现层进式展示效果。通过趣味滑道将表演冰场和功能冰场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娱乐环境,充分体现功能性、实用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结合灯光技术,通过各种灯光组合,实现不同功能分区,包括炫彩冰场、光影滑道和绮丽舞台等,并在冰场环境内辅以各种天津文化元素,呈现出富有内涵的绚丽景观,丰富天津人民的冬季全民健身、娱乐文化活动,推进冰雪运动的普及。

“本次嘉年华横跨元旦、春节、元宵节三大传统佳节。将为津城的百姓打造一个全新、祥和、欢乐的中国年,让广大市民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同时为‘三亿人上冰雪’目标贡献一份力量。”天津市冬季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张仲强介绍说。

中国小康网天津1月23日电

撰文/摄影/摄像 郭晓明 李欣 于晓彤 张子薇


作者:郭晓明 李欣 于晓彤 张子薇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23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