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村】且看西青亮眼答卷——全面完成各项帮扶目标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06-04 16:47:12

今年是天津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打赢结对帮扶困难村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昨日,中央媒体驻津新闻单位和天津主流新闻媒体记者走进西青区木厂村、大杜庄、第六埠、精武镇,一排排还迁房高耸林立,千亩稻田间野鸭嬉戏,俨然进入江南小镇的惬意……精准扶贫就像夏日清风,吹开了西青百姓幸福笑靥,也吹绿了西青帮扶项目的满园春色。

2019年西青区18个困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6万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昨日在与媒体记者的座谈会上,西青区委书记李清指出:“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投入18.6亿元,基本完成了四大类239项帮扶工作任务,18个困难村的基层组织建设、集体增收能力、村民生活水平、村容村貌等方面均有了较大提升。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持续巩固帮扶成果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让一户日子过不去” 

图片1.png

中午11点30分,辛口镇木厂村。一栋栋红白相间的高楼整齐矗立,宁静祥和,小区院内草坪嫩绿,树木青葱。68岁的居民梁桂兰坐在沙发上和第一书记任文霞聊天,桌子上摆着基层党组织慰问带来的大米、白面、食用油和钙片。沙发旁窗外,午间阳光暖暖地洒在光滑的地板上。“我双腿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每个月还要支出一大笔药费。在书记的帮助下,破旧平房换成了两室一厅带电梯的楼房,每个月有了4000多元的低保,入院治疗也有绿色通道。感谢党的领导,书记太好了!”梁桂兰拍着任文霞肩膀说。

2017年8月,辛口镇木厂村被确定为新一轮困难村,来自区卫健委的任文霞担任了驻村帮扶第一书记。自从驻进村,任文霞就像到了家,一有时间就挨家走访,最多一天走访15户。在她协调下,西青医院选派骨科、老年病科等专家每年2次进村义诊巡诊,开通了免费就医“绿色通道”。为筛选出的生活困难但未达到享受条件的“低保边缘户”争取医保。同时整合困难村的资源打造帮扶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的120多万增加到如今的230多万。”辛口镇木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绍荣说。

据西青区委书记李清介绍,“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开展以来,西青区将困难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通过选优配强‘一肩挑’、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全面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创新党员志愿服务品牌、打造党群服务阵地等一系列措施,精准谋划、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回村就业 把家乡建设好”

图片2.png

在另一边的第六埠村,24岁刚刚大学毕业的村民杜红娜选择了回村就业。“这两年村里无论是环境、村民面貌、还是工作机会方面,都发生了太大变化。身边同事也对未来生活特别期待,就一起努力吧,我相信村里日子会越来越好。”

如今第六埠村依托自身优势资源,以田为基底、以水为脉络、以文化为灵魂,围绕“一心、三带、两区、多点”的空间结构布局,构建“红+绿”产业格局。千亩蟹田稻项目2019年实现水稻亩产1200斤左右,收获螃蟹8000斤左右,种植食用藕60亩。村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每年也能享受到大米、稻田蟹等福利。红色教育基地“重走长征路”项目不到一年时间承接各地区、各单位党员教育活动近3万人次,年收益达200余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72.2万元,较帮扶前增长146.76万元。目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797元,较帮扶前增长了4055元。 

目前,西青区已累计投入约12亿资金,分类实施完成了涵盖村内道路硬化、街道路灯修建、村庄植树绿化、能源清洁化改造、健身广场建设、污水管网铺设、公厕户厕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的“六化六有”基础设施帮扶项目,共完成道路硬化46.458公里,安装路灯2805个,改造修建健身广场27729平米,铺设自来水主管网22公里、支管网33公里,完成户厕改造5040户,公厕90座,购置垃圾桶1730个,小型道路养护车6部,完成全区的“煤改电”“煤改气”工程,人居环境切实得到改善,18个困难村全部达到“美丽村庄”创建标准。 

西青区委书记李清表示,“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开展以来,特别让我们高兴地看到,村容村貌、居民收入水平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第六埠村中原本是村民乱堆乱放的集散地,经过政府投入资金,党员干部现场和农民一起整治环境,如今变成老百姓的小公园。” 

 “打造一个天津模式的‘宋庄’” 

图片3.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走进精武镇小卞庄村,独流减河河畔,原有破败不堪的老房子已不见踪影,如今常青藤国际艺术小镇的一排排庭院式休闲民宿闹中取静,江南水乡、法国小镇、城市别墅等不同风格营造出富于包容性的文化艺术氛围。

据常青藤文化集团总裁石恺介绍,艺术家创作工作室的入驻是此片区的核心亮点。后期项目周边将配置超市、书苑、商店、青年创业空间等。“这一项目今年10月试运营,是在小卞庄村原有产业项目上巩固再发展,保证原有产业项目效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为小卞庄村村集体带来170万收入。”

“全面突出产业带动增收,实现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根据各镇产业特色、区位特征和镇村规划实际,重点实施了杨柳青镇十街村林木种苗繁育基地项目和大柳滩村农贸市场建设项目、辛口镇第六埠村水稻种植示范区项目和五村‘打包’厂房建设项目、西营门街杨庄子村购置商铺项目、精武镇四村‘打包’购置商铺项目、王稳庄镇五村‘打包’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等7个产业帮扶项目。目前,7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区级验收,部分项目已产生经济效益。2019年西青区18个困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6万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西青区委书记李清介绍说。 

西青区委书记李清答记者问 

图片4.png

记者:您觉得新一轮结对扶贫政策中,在对困难群体精准救助方面,西青区有什么特色?

李清:西青区在落实困难群体“四保障”上,不落一人一户。强化教育保障方面,制定出台《西青区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区14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全国资助管理系统,发放助学金,同时积极推动社会爱心企业、团体等对义务教育学生捐赠助学金,实现了全区困难学生“学前至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三年来,累计资助学生900名,资助金额128.82万元。强化住房保障方面,开展了农村困难家庭危房存量排查工作,建立健全危房存量工作台账。截至目前,西青区结对帮扶困难村中四类重点户及其他困难家庭申请户中,已完成11户区级程序性符合确认工作,其中7户完成组织施工,4户完成解危,有效解决了困难村群众安居问题。强化医疗保障方面,完成了全区748名困难群体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制定出台了《西青区城乡居民大病扶贫补助政策(试行)》,进一步加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难群众帮扶力度;仅2019年,全区18个困难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就达26467人,累计投入各类医保补助资金约1700万元;同时,还在西青医院设立了免费体检站,面向困难村群众提供免费体检服务,有效织密了全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保障网。强化兜底保障方面,率先在全市创新实施了《西青区阶梯式精准救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阶梯式提高特困供养、低保、低收入对象救助标准。截至目前,面向18个困难村开展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调标工作惠及群众3000余人,做到了应保尽保,不落一户一人。

记者:产业项目帮扶方面,目前成效显著,后期如何做到可持续?

李清:西青区坚持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区委、区政府持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新一轮帮扶专项资金在上轮每年15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达到每年3000万元;对财政收入不足的困难村所属街镇由区财政补齐到2亿元,从资金的角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帮扶效果;调整优化困难村及所在街镇财政管理体制,对村级运行经费有缺口的困难村实施补贴政策;对提升困难村“造血”功能的重点项目实行特别支持,资金支持上不封顶,从资金层面充分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加强帮扶资金管理,制定出台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定期开展资金监督审计,建立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帮扶资金闭环管理链条。

记者:目前结对帮扶工作还有哪些需要完善?下一步有何规划?

李清: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西青区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中央、市委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如部分产业项目尚未投入运营、有的困难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持续巩固帮扶成果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国小康网天津6月4日电

 撰文 摄影 摄像杜敏

联合报道/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杜敏
责任编辑:王靖羽
来源: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