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村】 津南困难村走上绿色康庄道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06-11 17:07:35

 “几年前,晴天出门就是一身土,门口就是臭水沟。现在再看看,鸟语花香,我们都开玩笑的说,出门逛花园喽!”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官房村71岁的李凤会阿姨热情的给大家介绍。

    说起以前的村容村貌,津南区困难村村民们都有着深刻的感触。但更让村民着急的是,薄弱的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干瘪的腰包。

  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不能让一个老乡掉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的决战决胜之年,津南区将结对帮扶工作作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和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兜底工程”高位推动,拿出“真金白银”,掏出“真情实意”,整合全区资源合力攻坚,用近三年的时间,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今日,中国小康网跟随市农业农村委的工作人员来到津南区的部分困难村,见证了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村”发展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示范村”,真切地感受到从田间地头和村民脸庞上升腾的希望。

image.png 

       重拳整治“脏乱差臭”

打赢困难村脱贫攻坚战,既是政治任务,更是民心工程。   

双桥河镇党委书记陈子苓介绍,西官房村之前的卫生环境是几个村里最差的,房前屋后垃圾成堆,臭水沟臭气熏天,加上畜禽养殖小区,夏天窗户都不敢开,群众反映很强烈。“我们坚持从‘治脏乱差臭’入手,镇村联动、合力攻坚,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整,把多年来堆积的垃圾、沉积的臭水沟全部清干见底,率先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主干路、胡同里巷全部硬化,改变了过去‘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百姓不出屋’的现状。”

据悉,该镇还实施了“自来水入户、煤改清洁能源、污水进管网”等系列工程,建设3座污水处理站,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推进“厕所革命”,提升改造78座水厕、新建260座户厕,彻底解决了环境脏、出行难、吃水难、空气臭等问题,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绿化美化 房前屋后

image.png 

在双桥河镇,街景实现立面提升改造,坚持保留乡土气息和乡村风貌;实施绿化美化,房前屋后“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开展“美丽庭院”大比拼,打造“碧绿青翠”“鸟语花香”“风物秀美”“一步一景”的田园风光。

据介绍,该镇坚持以绿色为底色,“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不搞过度硬化装饰,留住大绿质朴野趣,精心打造“留得住乡情乡愁”的田园风光”。 

户厕改造 精雕细刻

在津南区北闸口镇前进村,跟着考察组一行,来到了一座画满荷花的建筑,工作人员笑着说,“大家能猜到这是一个公共卫生间么?之前这里是一个简陋的旱厕,这次改造成为星级水冲式公厕,干净卫生、清洁方便。”前进村户厕改造的成功经验被国家卫健委(爱卫会)拍成宣传片,作为我国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举办的相关议题的交流案例。

工作人员指着一处小花园介绍,这里原先是村民乱倒垃圾的地方,近几年村里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建成小花园和健身广场。目前正在施工建设家风广场,在花园里打造一个高3米的一笔写成的艺术的“家”字,让村民和路过的行人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感受到家庭、家风、家教的重要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沁人心脾。 

产业兴村 内生动力 

产业帮扶是困难村脱贫的重头戏。为解决村庄“造血”功能缺失的问题,双桥河镇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和困难村接结对帮扶契机,坚持通过“一镇一业”示范引领困难村“一村一策”产业发展。

目前,通过楼宇对外租赁业务,按股进行收益分红,目前已经实现收益157万元,每个困难村每年实现分红收益不少于20万元。

同时,该镇立足挖掘开发村庄现有资源,发展“一村一策”产业。2019年,以西官房村为试点,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引入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孵化基地,开展500亩精品小站稻种植和稻蟹混养示范试点,创建“统一出苗、统一技术、统一回购”的“三统一”君子兰栽培示范区,开展30亩南美白对虾“一季两茬”标准化水产养殖。变过去的单一水稻种植为稻蟹混养,亩收益跟过去比翻了一番;变南美白对虾粗养为标准化养殖,亩产值跟过去比增加7000元;君子兰花卉繁育栽培规模从最初的2万株发展到现在15万株,“一基地三示范”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同时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增收。 

绿色生态 就业增收

image.png

 (点击图片收看视频,视频内容为双桥河镇党委书记陈子苓介绍稻田养蟹)

在双桥河镇的天津小站稻的种植基地,村民在种植小站稻的基础上增加了稻田养蟹。双桥河镇党委书记陈子苓介绍,采用绿色生态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种养殖,最终实现政府、企业、村集体和村民四方受益。

同样,在前进村的千亩生态园,30亩地的荷花塘里也养殖了河蟹。据了解,这是该区探索社会资本+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前进村是较早成立合作社的一个村庄,村里的所有耕地都流转到合作社集体经营。采用绿色生态方式进行种养殖,种植高品质水稻500亩,今年拿出150多亩地进行稻蟹混养,在30亩地的荷花塘里生态养殖河蟹,还有一个40多亩地的鱼塘养殖野生鱼,高速桥两侧有200多亩地的林地,并种植了樱桃等经济类林果。

据悉,今年还将重点发展林下经济、散养鸡鸭鹅等家禽,生态养殖鱼虾蟹等水产品,发展稻田蟹、蟹田稻,推出田野拾蛋、荷塘垂钓等系列活动,打造精品特色民宿,引爆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助力津南 高质发展

image.png 

据介绍,截至目前,对标“三美四全五均等”帮扶目标和73项具体指标,津南区已经全部完成,并且已于5月上旬启动镇村自验和区级责任单位验收,全区23个区级责任单位中已有21个完成单项验收,津南区一鼓作气,锚定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不漏一村不落一人目标,以验收工作为契机,提质提标升级加力,自觉开展结对帮扶“回头看”,不断巩固深化帮扶成果,确保各项任务高标准迎检。

同时,互促互荣,结对帮扶为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拓宽空间。经过三年的努力,津南区贫困发生率逐步下降,农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小站镇前营村合作社在种植水稻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提高“绿色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及再利用率,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收益者变成了推动者;北闸口镇前进村依托田园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不仅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也吸引着社会资本的目光,“引凤来巢”,前景可观。在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目标的路上,津南区总结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各区级单位、各镇之间也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协调议事机制,村集体经济有了“造血功能”,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培育了良好的减贫发展的环境条件,为乘势而上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打下了基础,也为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拓宽了空间。

 

中国小康网天津6月11日电

撰文 / 侯砚

摄影摄像/丁子谦 

联合报道/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侯砚
责任编辑:容与
来源: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