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村】点“绿”变“网红” ——逛一逛北闸口镇前进村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11-15 10:47:5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驱车从津港公路一个路口下去,一路向西,喧嚣渐远。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描述的场景,随着一座小村庄的出现而浮现在眼前。夏天的时候,你会看到,路旁桃花静放,池塘碧波荡漾,红房别具风情,让人恍若置身江南水乡。

image.png

(点击图片 观看视频)

这里就是津南区北闸口镇前进村。经过不懈努力,该村成为市级美丽乡村和津南区的旅游试点村,户厕改造经验入选世界卫生组织的厕所革命典型案例,还被住建部等单位评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我们实施了人居环境综合提升改造一期工程,对村口街景、道路管网、绿化美化等进行升级改造,还为村民家的房屋免费加装了保温层,逐步形成了自然、质朴的乡村风光,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高。”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国娟说。

很难想象,几年前,前进村还是另一番景象。党组织虚化弱化,村办企业无序布局、村容环境脏乱差、村民收入增长缓慢,老百姓没了“精气神”。这个有着350多户、900多人的村子还是村容环境脏乱差、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后进村”。2017年,天津市政府研究室驻村帮扶工作组进驻后,立足村情实际,全力推进村庄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培育文明乡风,逐渐摸索出符合本地资源禀赋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颜值担当

改善环境为村庄“整容”

走进前进村精心打造的千亩生态园,占地30亩的池塘中,栈桥蜿蜒通向深处,古朴的水车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旁边500亩稻田一望无际。谁能想到,这个荷塘曾经是一个蚊蝇乱飞、臭气四溢的坑塘。

年逾古稀的赵西明大爷与几位老人在长亭里闲聊,老人们感叹道,“现在在这站着,都觉得心里舒坦。”赵大爷说,这个池塘过去一下雨就被灌得满满的,臭气四溢,蚊蝇乱飞,还有人随手丢弃的垃圾漂浮物,住在周围的村民苦不堪言。

2014年6月,前进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臭水坑的时代终结了。作为村民选出的“一肩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国娟,强班子、抓党建、办实事,先让党组织强起来,下一步就是改善人居环境,增加村民的幸福感。

“开始就想把垃圾清理干净,后来我们想,既然要治理,干脆就把它建得漂漂亮亮的。”张国娟说。于是,臭坑塘里沉积多年的淤泥被清除,栽种了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从蚊蝇乱飞的臭坑塘到花香阵阵的荷花塘,前进村人居环境发生了逆转。

image.png

一切按规划实施。村道路硬化、拆除违建、户厕改造、房屋修缮、农田改造等有序进行。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综合提升改造中,探索出了“内外兼修”、由点到面逐渐拓展的治理体系。前进村,以俏丽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

厕所革命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住进楼房。因为那样就能在家里上厕所,有暖气可以温暖过冬,喝上自来水……”这是年过花甲的高阿姨曾经的梦想。而今,这些梦想,不仅成了现实,还改变了高阿姨的思想。不少村民都和高阿姨一样,从过去盼望着住楼房到现在更喜欢住在自家的院子里,因为“现在住着舒坦,不再想楼房了”。

前进村在几年前农村户厕改造的基础上,采取“三格化粪池+集中管网+生态沉淀池”组合模式,对农村户厕进行升级改造,在道路硬化的同时铺设了5400余米地下污水管网,共建污水观察井330个、三格化粪池230个以及生态沉淀池1个,有效保障了厕所正常使用,把每家每户的户外旱厕全部改为室内抽水马桶,出色地完成了“厕所革命”,并相继完成了煤改清洁能源和自来水入户工作。

image.png

岳跃臣是前进村特聘的带头“能人”,他告诉中国小康网,再好的方案,实施起来也离不开村民配合。厕所改造工程刚启动时遇到过一些群众的抵触。有的村民思想保守不愿将室外厕所改为户内厕所,有的村民不愿在家中破土动工。岳跃臣就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并决定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打造样板,让配合改造的农户先行受益。渐渐地,村民看到了户厕改造带来的便利,纷纷变“要我改”为“我要改”,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配合厕改的积极性。

此外,前进村还让一些有技术的村民参与工程建设,这样一来村民既能亲眼看到户厕改造的过程,还能增加收入,进一步提高了对户厕改造的支持配合程度。“屋里有了水冲式厕所,比以前方便多了,正好借此机会我还把家里重新粉刷了一遍,现在住着可舒坦了。再也不盼着非得住楼房了。”高阿姨高兴地说。

点绿成金

有绿色环境就有绿色产业

村庄美起来了,百姓日子更要富起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

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深入学习,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植根思想深处。村“两委”和驻村帮扶组赴天津宁河、西青等地调研学习,把浙江安吉余村的发展经验作为生动教材。持续的宣传引导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无路可走,未来要想更好发展,只能是转变思想观念,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到绿色优先、高质量发展,脑子里这个弯儿必须要转。双城之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促使我们面临新的转型,出路就是要紧紧抓住生态屏障建设这一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村民们过上好日子。”张国娟说。

image.png

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方面,前进村以种植优质生态水稻为载体,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前进村村民入股的呈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与社会资本合作,打造千亩生态园。“过去,我们村就是小站稻核心产区,后来种粮食收入低、水质也不好了,地就承包给了外地人种棉花,这可把土地糟蹋了,地没了肥力,板结严重,基本上就荒废了。”村民赵树林说,“这几年村里改造了农田,灌溉沟渠也打通了,村里组建的合作社将耕地流转集中起来,恢复了小站稻的种植。看到这绿油油的一片真叫人高兴。”据介绍,生态园内共种植高品质水稻500亩,今年,又拿出150多亩地进行稻蟹混养,在30亩地的荷花塘里生态养殖河蟹,40多亩地的鱼塘里是自繁的野生鱼,津港高速桥两侧是200多亩的林地,种植了樱桃等经济林。

前进村还与天津旅游商会战略合作,与旅行社、专业旅游网、酒店等联手,聚焦周末亲子游和学生户外教学两类重点客户群体,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出田野拾蛋、乡野垂钓、荷塘月色旗袍秀等旅游活动和稻田插秧、水田捕鱼、樱桃采摘等农事体验项目,逐步开发一分田、一畦地认种和小动物认养项目,丰富了乡村旅游品类。游客多了,村民的收入也多了,一些村民还开设了餐馆、小酒馆和农家院。

杰懿农家院的叶春宏说,“我开这个农家院,家里平时零花、给孩子的费用、奉养老人的钱都有了,比外出打工强很多。”据驻村帮扶组成员王鸿雷介绍,通过绿色转型,前进村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三年前增长了4000多元。

成为网红

文明村风吸引八方客来

在前进村村口,有明显的景观标识,丰富的绿植,还有大公鸡、小绵羊、蜗牛等动物摆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很多行人都会停下拍照留念,然后一张张“打卡”照分享到了各自的微博、微信。

image.png

前进村还用乡村彩绘扮靓村庄,在木栅栏围挡、废旧厂房和公共卫生间的墙面上,画上山水自然风光和鸡鸭牛羊等动物造型,形成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乡村风貌,提升村庄品味档次。在不断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前进村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了阅览室、科普室及多种活动室,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引领文明村风,为绿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软环境,筑牢乡村振兴“绿色”根基。

image.png

村委会召集了村里4位80岁以上的老人梳理村庄发展历史,建设“村史馆·民俗文化馆”,留住乡愁和记忆。精心设计的家风广场中的休闲花园竖立起一个高3米一笔写成的“家”字雕塑和体现家风的文字牌,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注重家庭和睦,维护村庄和谐。同时,全村广泛开展“家风大家谈”活动,以淳朴家风孕育文明村风。村“两委”班子整理编制了前进村规章制度汇编和环境卫生倡议书,引导村民自觉改掉陈规陋习。在提升村庄“颜值”的同时,前进村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

“我和你呀,你和我,一起来到前进村,前进村里风景好,多美妙……”演员韩会亮在他为前进村创作的MV中这样唱道。作为前进村的“新村民”,韩会亮去年12月份来到前进村,就被吸引了。他租下民房,打造成精品特色小院,养殖观赏鱼锦鲤,还吸引了上百名文化界人士来到前进村参观休闲,进行文艺创作。他还把前进村作为创业平台,把文化生活带到农村。“一走进这里,我就被它吸引了。‘世外桃源’原来就在我们的城郊。”韩会亮说。

村两委班子还积极盘活前期闲置厂房和民房,提供创业空间。多名企业家与村里洽谈合作种植艾草等中草药,打造中医养生馆;还有的企业家要合作打造乡村酒馆,开拓定制酒市场。非遗传承人开办绘画工作室,制陶工艺师建立茶器工作室,还有崖柏展览馆等,都正在洽谈中。

除此之外,前进村发展的远景还吸引了研究生村官,来自中山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徐海星,今年离开收入颇丰的企业,报考全市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录取后来到前进村。他说,我将来会以在这里奉献过而自豪。

张国娟说,前进村正在成为“网红村”。

“新村民”韩会亮说:“我们新村民要和老村民一同努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前进村绿色高质量发展。”他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中国小康网天津11月15日电

撰文 摄影 摄像/吉宝刚 丁少亮

指导单位/天津市委网信办

联合报道/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天津市津南区委宣传部

 


作者:吉宝刚 丁少亮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