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村】千年古渡今若何?——黄庄镇小辛码头村邂逅记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11-21 10:12:08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蜿蜒流长的潮白河在宝坻境内长达百里,最宽、最深且景色最美处就在黄庄境内、小辛码头村。

缘河成村的小辛码头村,万亩稻田遍布四周。春夏季节,遍布全村的樱花树,仿古青砖的农家院,一片蹈海渔歌、白鹭蹁跹、古朴优雅的江南景色;深冬季节,所有土地全部蓄水,又是一派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

近年来,小辛码头村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人文景观和独特的田园美景为依托,结合自身实际,做大千年古渡旅游品牌,不断创新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漕运文化”、“了凡文化”、“稻湿文化”、“农耕文化”等成为激发小辛码头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

小辛码头村就是这样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富。

依水而兴 千亩稻田翻金浪

image.png

(图一:小辛码头村水稻种植地远景)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春夏郁郁葱葱,金秋稻浪滚滚。

小辛码头村紧邻美丽的潮白河,拥有水稻种植面积2700亩。走进了凡纪念广场,明朝万历年间任宝坻知县的袁黄(号了凡)人像屹立当中,他是宝坻建城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人物。在任期间,他实地考察宝坻的河道与湿地之后,通过疏浚河道、蓄水灌溉等形式,变水害为水利,借水兴农。并在黄庄一带开挖渠道,种植水稻,引潮白河之水,灌溉稻田。通过南稻北种,教化乡民,开启了北方地区种植水稻的先河。

作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小辛码头村充分认识本地区的自然资源,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抓住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特色产品规模化、商品化、专业化水平,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促进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

“2016年至今,全村2700亩土地全部流转完毕,人均8.5亩左右,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主要以稻虾、稻蟹、稻鱼立体种养为主,实现了村委会、村民、承包户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小辛码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江说。 

依水而建 人居环境留乡愁

image.png

(图二:小辛码头村长廊一景)

小辛码头村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风醇厚朴实,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曾是辽宋时期萧太后的运粮河码头之一,至今村内还保留着古码头遗址,因此被称为“千年古渡小辛码头”,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一带一路”最美驿站、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然而,过去的小辛码头村,广场上坑坑洼洼,房子和牲畜在一起,猪牛羊粪填满了附近的荷花池。“每逢夏季异味严重,很多人家都不敢开窗户。出门更是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全村人少地多,种水稻累死累活一天也就种两三亩地。再加上村里道路不通,收下来的稻谷没人买,也卖不上好价钱,收入也比不上其他村。”村民们一说起此前村庄情景,感慨万千。

2018年,小辛码头村启动人居环境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沿街立面改造、基础设施改造、景观道路改造、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村庄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紧密接合村庄生态、人文、历史和产业资源,保留灰、白、红三个主色调,突出北方水乡民居及景观特色。结合小辛码头村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在民居改造、道路建设、广场景观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村庄旅游产业未来发展需求,完善污水、电网、安防、网络和智能管理等服务设施,为下一步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走进小辛码头村,过去的脏乱差不见了,只有稻田环绕、河水潺潺、荷花满塘、樱树飘香。无垠的稻田湿地遍布村庄四周,这里已成为中国农科院水稻研发育种基地和天津市小站稻种植基地。徐江说:“我们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治理,进行厕所革命,完成了煤改电,还对公共设施升级换代,让所有线路管网入地,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清理门前环境卫生。还出动打捞船,对村内河道内垃圾漂浮物进行捞拾作业。现在街景立面是白墙灰瓦,焕然一新。”

就这样,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让小辛码头村彻底得到飞跃。经过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小辛码头村道路拓宽、广场扩建、厕所改造、房屋翻新,污水治理,智慧乡村工程全面覆盖,水乡湿地悄然成型。

依水而美 古渡绘出新画卷

image.png

(图三:小辛码头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2015年,宝坻区作出“围绕河流、林地和稻田等优势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彰显特色’的原则,利用2年时间,打造40个旅游特色村”的重要决策。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小辛码头村借势发展,湿地观光游、踏青赏花游、农事体验游、稻香文化游风生水起。

与此同时,从黄庄镇走出去的名人也形成这一地区的“名人文化”,相声大师马季、河北梆子名家金宝环、军旅作家刘秉荣、电影导演张客等都是黄庄人。因此,小辛码头村也形成了以“漕运文化”、“了凡文化”、“稻湿文化”、“名人文化”为主的文化产业。

“我村借势着力打造生态旅游村,经过近10年发展,小辛码头旅游特色村建设初具规模,村内现建有水稻文化园、旅游接待中心、历史文化展厅、了凡广场、蔬菜采摘园、环村水系等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徐江介绍说,“每年这里还会举办插秧节、金秋钓蟹节、庆丰新米节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旅游节庆活动,有效提升了乡村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累计接待游客数量65万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1500万元。”

image.png

(图四:小辛码头村农家院实景)

走进小辛码头村,一座座农家院极具特色。目前小辛码头村共有农家院28家,年接待游客达25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游客网红打卡地。

据介绍,下一步,小辛码头村将按照“特、精、融”的发展思路,协调区域产业、统筹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金融资源等,完善市场、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或“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合作组织,突出优势资源,引导村民遵循生态循环原理,进行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确保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有文化才会有声名远播的美丽‘乡愁’。我们将继续深入发掘本地区、本村特色文化,利用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形成 ‘旅游搭台,文化唱戏’的局面,发挥集成效益,实现优势叠加,发生化学反应,让乡村旅游成为有灵魂的产业,让消费者在游玩的同时品味文化内涵。”徐江说。

image.png

(图五:小辛码头村丰富的文化活动)

在宝坻这块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热土上,小辛码头村以资源为基,以文化为魂,兴旅游之业,打造出了一个天津市乡村旅游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的“宝坻样板”。

 

 

中国小康网天津11月21日电

撰文 摄影 摄像/杜敏

指导单位 / 天津市委网信办

联合报道 /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天津市宝坻区委宣传部




作者:杜敏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
热点文章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