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村】帮扶组真帮扶——独流镇北刘村不孤独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11-27 10:15:59

image.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北刘村村口大牌坊

“美丽的独流人杰地灵,不息的运河到今,千年的古镇商贾重地,勤劳的人们啊!代代耕耘……”

艳阳高照的初冬,北刘村村民热络地聚在院子里,兴致很高地唱起了村歌。从远近闻名的困难村,到整体脱贫的“幸福地”,在当地与天津师范大学结对帮扶的合力下,北刘村的村歌正唱得越来越响。

2017年8月,天津师范大学帮扶工作组进驻静海区独流镇北刘村开展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结合困难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充分发挥高校教育文化优势,以强班子抓党建为龙头,以抓文化抓产业为两翼,以精准帮扶困难户为重点,让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创建“五好党支部” 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image.png

北刘村党群服务中心

来到北刘村党群服务中心,当人们驻足在院内,楼顶上方“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几个大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昭示着北刘村人坚决拥护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天津师范大学帮扶组与村党支部强班子抓学习,组织村两委、全体党员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把党内基本生活、基本制度、基本要求融入党组织和党员日常工作生活,从严教育管理党员,把每个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

独流镇北刘村党总支第二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高学来介绍,全村共有中共党员52人,35岁以下青年党员6人。划分为2个党支部,下辖 6个党小组,建立网格联系机制,全体党员参与联系364户群众,实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

image.png

天津师范大学帮扶组组长看望村民

构建“2+1”的党员服务模式,即在抓好党支部建设、党员学习发展的同时,持续开展“万名党员联万户”实践活动,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94余件,实现100% 的“党员与困难群体直联覆盖率”。

组织党员开展“周六义务清扫”活动 ,赢得村民一致好评。疫情期间,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成立“防疫志愿队”,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党员后备力量,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积极协调天津师范大学基层党委与困难村建立‘校-村’党建共建机制,联合开展党日活动、‘万名党员连万户’活动10余次,捐赠慰问品,受益困难群众70余人次。”天津师范大学驻独流镇北刘村帮扶组组长滕杰说道。

image.png

北刘村书画协会开展活动

通过开展基层党组织共建,天津师范大学在北刘村建立了“知行书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先后捐赠图书2000余册,开展了京剧脸谱文化、法治讲座咨询、垃圾分类科普等系列活动,利用学校帮扶资金10余万完善党群活动中心建设。

2018年,北刘村达到“五好党支部”创建标准, 被评为“五星村”、市级“文明村”。

抓产业 促文化 激发困难村腾飞源动力

北刘村一直是蔬菜种植的传统村落,以种植各种叶菜为主,蔬菜种植技术、方法、设施比较落后,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村民的收入十分微薄。

“一定要想办法让村民的日子好起来。”这是2017年滕杰来到北刘村时,说的第一句话。

“天津师范大学发挥学校科技、人才等优势,落实好上级帮扶政策、措施,多策并举,在集体经济、村民技术培训、文化建设等方面,整合学校资源,竭尽全力助力困难村发展,走出一条高校精准帮扶新路子。”滕杰说道。

2017年10月,天津师范大学推动北刘村成立“天津市静海区盈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协调与大型电商公司实现联合协作,农科院、农学院专家入村开展农技培训,50余人次参加培训,农技骨干培训3人。学校积极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7.5万元购置农业机械,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9.27万元。

image.png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师生们正在绘制“运河文化墙”

同时发挥高校文化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建立大学生志愿者入乡村工作机制,持续助力困难村乡村文明建设,挖掘村庄文化传统,弘扬时代精神。

从6月2日起,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师生们便开始为北刘村绘制“运河文化墙”。将村情与文化相结合,通过墙体绘画的形式展现乡村的发展历史,为北刘村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长达30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的“运河文化墙”吸引着村民的目光。大家凝神看着墙上的图景,回忆着独流与大运河的渊源。

村里经常性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炫年华”健身舞蹈队;北刘村书画社;少林会武术队等。利用村专项文化经费及帮扶资金,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支持。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

image.png

北刘村村中心的健身广场

如今的北刘村,脏乱差不见了,有的是宽敞平坦的路面,鳞次栉比的民房,村内文化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图书阅览室、健身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配备齐全完善。

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变化得到了村民的赞扬。“以前天一擦黑,就不敢出门了,碰上个下雨下雪天更不敢出门,双脚沾满泥巴。现在不怕了,干净整洁的街道,晚上出门也有路灯了。”正在广场上晒太阳的刘大爷开心地说道。

“通过自筹资金和协调帮扶资金,新建村中心广场,文化凉亭、长廊、文化墙、宣传栏,增设公共座椅12个;装太阳能路灯41盏;维修粉刷村的牌楼、桥梁;新修近200米雨水管道。”高学来说道。“真正让村里美起来、亮起来、绿起来。”

image.png

北刘村学生正在网上上课

“我学习了五年级语文和英语两门课程,老师讲得特别好,教授的知识我都理解了,课上有疑问老师还会跟我连线,详细为我解答问题,我们都特别喜欢天津师范大学的老师为我们上课!” 北刘村小学生武怡宏激动地说道。

受疫情影响,武怡宏报名参加的辅导班取消了,今年暑假只能待在家中自己预习功课,遇到的许多问题自己琢磨不通,家长每天在村内上班,无法给她很好地解答,好学的她多了一块“心病”。

村民们纷纷表示:“以前孩子放假在家写作业之后,就只有看电视、玩手机这些娱乐活动,容易让孩子们沉迷游戏。今年多亏了天津师范大学的老师们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孩子们再也不整天守着电视了。”

天津师范大学自2017年8月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组织优势,与帮扶的北刘村建立了“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并与独流镇中小学建立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当地中小学生近千余人次受益。

image.png

北刘村村民跳起了广场舞

各基层党委书记带队持续开展入户走访慰问,结合困难群众的需求,做到“一户一策、一户一清单、一户也不能漏”,持续开展以“四清、五助、六送”为主要内容的联系服务活动,切实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先后慰问建档户和困难边缘户共计近100户次,赠送慰问金、慰问品合计3.8万余元。

为行动不便的吕红来老人送助行器,并粉刷房间美化生活环境。为大病致困的韩建勇组织众筹捐款捐物,并联系民政部门落实低保政策。

image.png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师生与北刘村老人一起迎新春

在各基层党委积极推动下,大学生积极开展关心关爱孤寡老人志愿者服务,成立了“关爱孤寡老人‘四季行’”服务队,3年里坚持每年春节小年与孤寡老人一起过新年,清理卫生、贴窗花、包饺子,志愿服务队不仅把温暖送到老人们的心坎上,而且与困难户的孩子们也建立起一帮一援助关系。

当驻村帮扶组了解到还有因大病致困等原因临时致困的群众生活困难,积极协调学校师生党员和校友开展了为“边缘户”送温暖专题活动。

在结对帮扶的路上,天津师范大学驻村帮扶组用实际行动为百姓做实事、解难事。如今的北刘村,村庄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村民生活安定,展现出一幅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新画卷。

 

 

中国小康网天津11月27日电

撰文 摄影 摄像 / 李丹凝 丁少亮

指导单位 / 天津市委网信办

联合报道 /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天津市静海区委宣传部

 


作者:李丹凝 丁少亮
责任编辑:王靖羽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