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 播撒革命火种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01-19 12:10:51

开栏语

  《天津日报》今起推出“红色津沽”系列专题报道,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百多年前,五四爱国运动席卷京津,播撒火种,天津紧紧追随中国革命的脚步。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落后局面,走上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光辉历程里,有天津英雄儿女留下的深深足印。津沽大地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红色津沽”系列专题报道由“热血”“热土”“热潮”三个板块构成。“热血”围绕与天津有关的革命历史人物进行采访,讲述先烈和英雄模范故事,传承红色血脉;“热土”走访历史事件发生地,挖掘天津红色革命史实,重温光辉岁月;“热潮”邀约专家学者立论,回首百年波澜,评价历史意义。

  在天津市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大厅,有一面名为《海河祭》的大型浮雕墙。这面浮雕墙长20米、高4.5米,采用时空转换的手法,用镂空海河背景贯穿,展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英烈人物,浓缩了津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画卷。在这面浮雕墙的左上角,雕刻着李大钊与于方舟亲切握手的画面。遥想当年,中国革命的火种就这样在津沽大地开始燃烧。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胡家坨乡大黑坨村。战乱动荡的年代让李大钊早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早早在他的心里生了根。1907年,18岁的李大钊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据李大钊之孙李建生透露,当时李大钊面临三个选择,分别是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北洋军医学堂、长芦银行专修所,三所学校都在天津。李大钊心系国家,无意学医,也无心求财,“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最终选择了学习法律、经济和政治的北洋法政专门学堂。

  北洋法政专门学堂位于天津新开河畔(今志成道33号),是中国最早的政法学校之一。在校期间,李大钊除了专心学习,还经常参加政治活动,主持编译书籍,创办刊物,发表政论诗文。1912年,李大钊参加了学校同学组织的“北洋政法学会”,被选为编辑部长,以笔做刀枪,投入救国救民的舆论阵地。

  1913年,李大钊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6年,李大钊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等为阵地,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多篇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

  在此期间,李大钊曾多次受邀到天津进行演讲,他的思想影响了一大批天津的爱国青年,当时的觉悟社成员周恩来、邓颖超等人也多次与李大钊进行座谈。

  在李大钊的亲自指导下,1919年9月,天津革命团体组织──新生社在今和平区建设路芸芳里2号成立。1920年,以新生社为基础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个研究会后来成为天津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基础。

  “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这首诗中谈到的两位巨人,指的就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孤松”正是李大钊的笔名。1920年,“南陈北李”悄然来津,此次天津之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发出了先声。

  1924年,李大钊协助建立了天津第一个党的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1926年3月14日,李大钊来天津指导天津地委工作,并在孙中山逝世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说,这是他最后一次来到天津。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之孙李建生多年来一直研究李大钊的人生经历和革命精神,他对记者说:“我们从不认为自己的身份有何特殊,在和平年代,没有腥风血雨,不再慷慨悲歌。李大钊的革命精神以及高尚的人格风范,将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作者:徐雪霏
责任编辑:王靖羽
来源:天津日报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