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鼓论津】丛屹:双城发展格局中 “滨城”前景可期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12-01 10:14:14

00500986838_487ca558.jpg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为天津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刚刚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全面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研判形势、主动谋划,描绘出未来5到15年天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会议审议通过的《建议》,展现了天津在我国朝向第二个百年目标接续奋进、在“强起来”的全局中开新局的信心和决心。会议提出的“‘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的建设目标,是从理论认识、战略布局到实践探索三个层面的重要创新点。

“双城发展格局”的提出,是城市规划发展理念上的创新与提升。从“区”到“城”,建设发展的内涵更全面、更丰富。“区”的概念,除了行政辖区的内涵外,往往侧重产业方面的分工定位。众所周知,滨海新区的建设发展,以往突出的是产业创新、对外开放的发展内涵。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滨海新区在产业创新、体制创新、协同发展、开放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按2018年的统计数据计算,滨海新区土地面积仅占京津冀地区的1%,产值占比和公共预算收入占比高达8.7%和6.8%,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作用明显。而此次“滨城”提法,则突出了“港”“产”与“城”融合发展的内涵,更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宜居宜业”概念,这既体现了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要求,也意味着滨海新区的城市化,从侧重土地开发、设施建设、产业调整的城市化阶段,进入全面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新发展阶段。

“双城发展格局”,是由过去“单中心”发展格局向“多中心”发展格局的升级,突出了“津城”“滨城”关系的优化,强调了两者之间“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的方向要求。“双城发展格局”,不是“津城”“滨城”的各自独立发展,而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协同发展,是摆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实现高质量发展两个更大格局之下的分工合作关系。在这种新格局的要求下,“滨城”的发展,以下特征可期:港产城融合发展,绿色生态、宜业宜居、治理高效等高质量特征凸显,城市建设进入全面现代化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和人口成长有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1+3+4”产业定位的不断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持续上升,产业创新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新动能新模式新业态有望群聚形成新兴的产业集群;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更高水平的国际交往,改革先行、创新引领和开放引领相互叠加,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和竞争新优势持续增强。

本期特邀专家:丛屹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博导,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来源:北方网
热点文章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