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全国大局作贡献——访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廖国勋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05-08 09:58:55

图① 近日,天津市老城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邀请幼儿园小朋友们来馆参观,并体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王英浩摄

图② 位于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的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装测试车间。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是集火箭零部件生产、部组件装配、总装测试与试验于一体的代表中国航天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航天城。孙凡越摄(新华社发)

图③ 2021年2月24日,发往蒙古国乌兰巴托的X9202次中欧班列在天津港铁路货运中心站进行集装箱装载作业。孙立君摄(中经视觉)

图④ 2018年7月26日,记者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拍摄的“天河三号”E级原型机。新华社记者 毛振华摄

“十三五”期间,天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势头不断巩固,发展长期向好的基础更加坚实,高质量发展态势正在形成。“十四五”时期,天津将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重点在提升产业引领、资源配置、创新策源、开放门户四个能级上下功夫。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以天津之为服务全国大局。

“十三五”期间,天津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四五”时期,天津如何找准新优势、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廖国勋。

在战略上布好局

记者:“十三五”期间,天津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廖国勋:党中央对天津赋予重任、寄予厚望。五年来,为天津发展注入了强大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工作动力。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实施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天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势头不断巩固,发展长期向好的基础更加坚实,经济潜力大、韧性好、内力足的优势更加凸显,高质量发展态势正在形成。

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夯实了未来发展根基。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京津、京沪、京滨、津兴四条高铁通道联通京津双城的格局加快形成。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全面加快,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5.4%,稳居全球集装箱港口十强。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动能加快成长,信创产业已形成全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力,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等10个国家级重大平台获批建设,现代服务业持续壮大,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租赁业务领跑全国。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一制三化”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实现“32证合一”,除特殊事项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实办率达到98%。国企混改成效显著,具备混改条件的竞争类市管企业混改基本完成。自贸试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广37项改革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

生态宜居成效显著,绘就了绿水青山画卷。整治“散乱污”企业2.2万家,有效破解“钢铁围城”“园区围城”,“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由65%降为零,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48微克/立方米。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交出了高质量小康答卷。坚持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惠民举措有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据中央党校发布的2019年中国经济共享发展指数,天津全民共享发展位列全国第一。

在四个能级上下功夫

记者:“十四五”时期,天津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廖国勋:“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胸怀“两个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重点在提升产业引领、资源配置、创新策源、开放门户四个能级上下功夫,支撑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四梁八柱”。

以制造业立市为根本,提升产业引领能级。坚持把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作为发展根基,以信创产业为主攻方向,增强智能科技产业引领力,着力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全面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

以要素聚集为关键,提升资源配置能级。坚持把改革开放先行区作为第一定位,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平打造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创性”制度创新供给,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以平台建设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级。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全国先进的科技大平台集群,大力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统筹推进学科、企业、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工作,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以海空两港枢纽为支撑,提升开放门户能级。加快打造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开放新高地,做强天津港、天津机场两大交通枢纽,加快打造陆海空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现代化的国际航运枢纽。

在关键处落好“子”

记者:天津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哪些着力点?

廖国勋:天津承担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任务,拥有独特的区位、产业、港口、交通等优势,拥有改革开放先行区等先行先试的优越条件,特别是具有朝内服务辐射“三北”地区,朝外直面东北亚、面向太平洋的“两个扇面”独特条件和禀赋优势。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主要是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以天津之为服务全国大局。

唱好京津“双城记”。加快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京津同城效应更加显现。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谋划落地更多标志性工程项目。

做强海港空港“双枢纽”。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不断提升港口能级和服务辐射功能,推动天津港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服务“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空港建设要紧盯“区域枢纽机场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定位,打造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形成与京冀机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世界级机场群。

构建消费商贸“双中心”。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打造能级持续跃升的消费资源集聚地、国内外闻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繁荣繁华的现代商业创新地。

积极打造“津城”(中心城区)“滨城”(滨海新区)双城格局。树立“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理念,加快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提升“津城”现代服务功能,进一步聚集产业、提升业态、增强活力,实现双城产业有分工、生态有屏障、交通无障碍,推动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

协同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通过加强科技策源能力建设和应用倒逼创新,着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建产业创新中心,打造一批高水平大学科技园,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创新人才引育,发展壮大一批领军科技企业,全面增强科技自立自强实力。

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坚持制造业立市,聚焦信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10条重点产业链,着力串链补链强链,健全“双链长”制,加快形成系统完备、高端高质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围绕场景牵引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发展主线,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三大任务,实现数字和产业相互孪生、互为赋能。

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推进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转型,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大力倡导绿色循环、简约适度、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作者:武自然 商瑞
责任编辑:王靖羽
来源:经济日报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