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力”扶贫报道西部行】高原寒地绽放“产业之花”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9-06-22 16:29:16

6月17日至18日,天津市党政代表团赴青海省学习考察,深化合作交流和对口支援工作,聚焦助力青海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代表团来到位于泽库县的省级精准扶贫产业园,就进一步深化产业援助与有关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

  泽库县,高原苦寒之地。地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距省会西宁约285公里。小雨淅沥中,沿着蜿蜒曲折的阿赛公路一路向前,绕过龙藏山,大约4小时车程后,一座现代化产业园映入眼帘。

  这就是天津市援建的泽库县省级精准扶贫产业园。

  “自园区建设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累计安排援建资金800万元,滨海新区捐赠资金500万元,共计1300万元,分别用于园区内仓储物流园、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员工技能培训。”泽库县副县长刘建新援青3年来,亲眼看着这块荒漠空地上“长出”产业园。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这是刘建新一直挂在嘴边的话。海拔3700米,气温骤降至10摄氏度以下,走进这座省级精准扶贫产业园,却是另外一番热火朝天的干事创业景象。

  和日石雕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内,34岁的雕刻员东杰东知正在精心雕刻一件藏族人物像。“人物脸部雕刻难度最大,要精益求精!”从“学徒”到“师父”,在这里工作3年的泽库县和日村贫困户东杰东知,现在的雕刻技艺数一数二。“工资加上提成,最高时能拿到4500元!”靠手艺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他还给家里买了牛羊,现在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其乐融融。

  “东杰东知被列入了2019年预脱贫名单!”和日石雕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公保南杰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公司自2017年入驻园区以来,得到了园区的大力支持,今年3月份,他又分到了天津滨海新区捐赠的3万元扶持资金。“2018年,公司总收入120万元,今年应该会更好!”公保南杰觉得自己得到别人的帮助生活变好了,也应尽己所能帮助他人。他正琢磨着9月份再建一个厂子,专门做石雕技艺培训,让更多贫困户有一技之长,尽早脱贫。

  同在园区内的羊尕尔巴扎牛羊绒产业有限公司内也是一派繁忙景象。生产区、办公区、销售区,25名员工各有分工。因为能够操作织氆氇的机器,24岁的贫困户拉毛才让成为了这里不可替代的技术人员。“家里兄妹多,草场小,我现在每月的工资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提到眼前的这份工作,拉毛才让倍感珍惜。

  “很感谢天津人给予的帮助,让我的公司从宁秀乡赛龙村里的一间普通平房变成现在330平方米的大厂房!”32岁的加华智巴是拉毛才让的老板,他的公司也是2017年入驻园区的,主要生产经营围巾、鞋垫、羊毛被、氆氇等羊毛制品。加华智巴告诉记者,像拉毛才让这样的贫困户,公司里去年有12个,今年只剩下6个,另外6人脱贫了。“公司今年将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争取打开更大的市场,给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

  尽管是阴雨天,泽库县省级精准扶贫产业园内“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的红色布标依然醒目。石雕艺术品、特色服饰、手工编织、电子商务中心等18家企业正在陆续入驻。

  “园区+合作社(微小企业)+扶贫受益户”是我们的运作模式,18家企业全部入驻投产后,除了日常运营外,绝大部分年租金收入会用于扶贫受益户利益分红。预计受益贫困户达650家、2300余人!”32岁的格日杰布负责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为了助力家乡经济发展,他一度放弃了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投身到产业园区的建设中。

  “天津的扶持和天津援青干部舍身忘我的工作精神,给了我们莫大的动力。我们必须更加努力,让家乡经济尽快发展起来,让更多家乡人过上幸福生活!”对于扶贫产业园区的未来,格日杰布信心满满。

  产业援青促就业!先富帮后富,携手奔小康……

  “老百姓要脱贫,要有收入,产业经济不可或缺!”刘建新说,地处三江源核心区域的泽库县,未来将会走一条农牧业发展带动经济服务的特色脱贫致富道路。“2019年年底,泽库县会彻底摘掉‘贫困帽子’!”


作者:张清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天津日报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