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筑起“幸福大厦”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11-27 12:04:06

小康圆梦

一砖一瓦筑起“幸福大厦”

天津日报记者 胡萌伟

“来天津打工,让我的家庭充满了希望!”来自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的王绪平激动地说。

日前,在体北鲁能公馆项目的工地上,记者见到了37岁的王绪平,此时的他,正手头麻利地绑扎钢筋,表情一丝不苟。而他的妻子王春霞,正在一旁默契地与他配合着。

“我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就三四亩地,种了土豆和小麦,一年到头差不多只够自己吃的,没有多余的能拿去卖,家里也就几乎没有收入……”回忆过去的生活,王绪平感慨万千。“当时感觉如果不出来,两个孩子都没法抚养了。”

后来经人介绍,今年10月,王绪平和爱人来到了天津的项目上。由于之前在其他工地打过零工,两口子对建筑行业比较熟悉,上手很快。现在项目给他们每人每天发放300元左右的工钱,虽然辛苦,但两个人忙活一个月下来,足足能有将近两万元的收入──生活一下得到了显著改善!

王绪平夫妇来到天津,家里的两个孩子就由爷爷、奶奶照顾。“天儿冷了,等春节回家的时候,想给父母和孩子们多买几件棉衣,再给孩子们买点学习用品。”

王绪平说,来天津打工,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不太会说话,但是我觉得,天津这座城市很不错。”

通过双手,实实在在改变生活面貌的,不只是王绪平。在天津地铁7号线兴华道站的施工现场,来自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青林乡白土村的邓贵林,同样和爱人一起走出家乡,希望用辛勤和汗水照亮生活。已经在天津建筑工地上工作两年的邓贵林夫妇工作认真,平时生活也很节省。眼下,夫妻俩的打工钱,加上家中父母务农的收入,一年已有将近二十万元。“以前逢年过节才买点牛羊肉吃,现在条件好了,平时想吃就可以买点……”

立冬已过,津城在建项目依然热火朝天,一砖一瓦推动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也筑起了建筑工人们的“幸福大厦”。

据了解,近两年来津务工的甘肃、青海和新疆籍建筑工人约有1.32万人。“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建筑市场服务中心与甘肃省甘南州人社局等部门建立了用工信息共享机制,开发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用工信息板块,通过设立专用账号,每月向受援地发送《天津市劳务用工需求汇总表》,帮助有需求的企业精准、高效匹配人力资源。截至目前,已有31家施工企业发布用工信息198条,涉及岗位11500个。”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建筑市场管理处二级调研员李宇鹏介绍。

就业扶贫除了提供岗位,还要从能力上“扶智”。工人来到天津在建项目上,可以通过参加夜校等形式,学习建筑领域法律安全知识,切实提高整体素养。

近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相关单位带着过冬棉被、食品等慰问品,赴一线工地慰问来自青海和甘肃的建筑工人。为进一步发挥建筑市场行业优势,深度探索完善对口协作机制,搭建沟通对接桥梁,在慰问的同时,工作人员不忘深入宣传我市建筑劳务用工政策,李宇鹏说,“我们希望工友们把劳务用工需求带回家乡,明年欢迎有更多工友来津务工!”

来津务工不仅让贫困人员端稳了就业的“饭碗”,更端起了生活的“金饭碗”。采访临近结束,邓贵林说,眼下,家中的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3岁,很快就要相继上小学了。“我和媳妇准备再攒点钱,就去县城买个房子,让孩子都能在县城接受好的教育……”此时的他,用“心中有梦,眼里有光”来形容,似乎再贴切不过。


作者:胡萌伟
责任编辑:明晓
来源:天津日报
热点文章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