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实践浸润百姓生活——河西区探索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10-05 10:50:51

让文明实践浸润百姓生活

── 河西区探索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天津日报记者 廖晨霞

“这些作品是我们用3年时间创作而成的,以时间为脉络描绘历史事件,展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10月1日,在河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堂以“‘瓷’说党史‘盘’话初心”为主题的刻瓷艺术党课正在进行,来自天津刻瓷研究会的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大家一边欣赏美轮美奂的刻瓷作品,一边重温那些让人难忘的故事,不时发出赞叹和掌声。活动通过艺术的形式,让红色基因根植群众心中。

“一盘棋”谋划、“一张网”布局,河西区突出党建引领、文明实践融合推进,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努力使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在河西区落地生根。1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9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文明实践版图”全覆盖,打造“城区新名片”,扩大河西区百姓“幸福半径”。

筑牢“红色堡垒”理论宣讲能听可看深入人心

“以前,老百姓买菜买粮食都要凭票,现在我们去菜市场想吃什么就能买到什么。咱共产党好,国家好,日子越过越好……”走进龙江里社区花园,几把长凳和一个主讲人,就组成了一个“绿荫学堂”。东海街宣讲员兰荣珊以粮票、副食本等老物件为载体,带着大家切身体验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这种宣讲方式太好了,在休闲锻炼中就学习了很多知识,我们坐得住、乐意听、更记得牢!”大伙儿听得津津有味,纷纷点赞。

“把文件变为家常话,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说群众愿意听的理、办群众能接受的事儿。”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西区创新宣讲形式,各级党史宣讲员做时代的“说书人”,通过讲党史故事、观看党史纪录片、文艺展演等形式增强宣讲生动性和直观性,把“固定讲台”换成“流动课堂”,用小切口解读大道理、小故事反映大主题,开展各类宣讲150余场,受众3万余人。

聚焦群众期盼新时代文明实践连通百姓心

聚焦群众期盼,河西区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文明实践的重要着力点,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入调研摸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形成了百姓“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贯通的工作模式。

桃园街广顺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以来,社区坚持优势共创,努力探索“五聚一联盟”的共建互助大格局,将共建单位资源纳入社区,优化和解决社区环境、安全、养老、文化等问题,切实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

“之前10号楼的消防连廊门年久失修,冬天灌风,雨雪天打滑,有严重的安全隐患,社区第一时间就帮我们联系更换了连廊门,既美观又安全。”居民刘奶奶说。

推进供需精准对接,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厚植于民,全区形成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我先行”“万名党员进社区、万名团员做公益”等多个特色品牌活动项目。区属职能部门层面为群众解决爱心扶手安装、甬路维修等113件实事,街道社区层面重点解决困难群体救助、楼门灯整修等1494件实际困难问题。事事可为、时时可行,文明实践正融入百姓生活,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整合辖区资源打造志愿服务“中央厨房”

“这科普周活动又让我们长知识了,科学真奇妙啊!”……在全国科普日,河西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青少年科技教育、乡村振兴、卫生健康等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河西百姓在家门口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卫生健康“知识讲堂”、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和“七五”普法活动、“书香颂百年,永远跟党走”主题读书活动……各类实践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形式让群众喜闻乐见。

盘活存量、整合资源,才能形成最大合力。河西区从政策、平台、阵地、活动、人员队伍等多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养老服务、教育服务、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民政服务、法律服务、卫生服务、健身体育服务9大服务平台,联合“烹制”文明实践套餐。同时,完善志愿服务项目流程,积极探索“成立项目──招募志愿者──实施项目──评估效果──优化项目”模式。全区已有注册志愿者190127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1073支、57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和20个“天津V站”学雷锋志愿服务岗。14个街道建立学习宣传、文化健身、互帮互助、文明风尚“4+N”志愿服务队658支,累计服务群众10多万人次。

着眼“一老一小”文明实践关爱服务有温度

百姓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河西区准确把握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关注“一老一小”,科学设计服务项目。

新学年伊始,河西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走进微山路中学,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以及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进行解读。“晨曦”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检察官陈晓曦告诉记者,他们还将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小曦姐姐讲故事”有声栏目将法治宣传送到学生们身边。这是河西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一个缩影。

“李奶奶,咱们社区每天都有活动,您有空儿来乐和乐和”“韩大爷,过节老年食堂不放假,您有就餐需要,咱‘外甥打灯笼──照旧’”。节日期间,志愿者们雷打不动地活跃在热情服务的第一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河西区广泛发动社会共建力量,在全区4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创“榕树课堂”,开展手机课堂、党员“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实施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积分兑换”制度,实现了多元化力量、多方位服务、多角度发展,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社会风尚浸润百姓心田。

一处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一个个志愿服务项目、一支支志愿服务队……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双向提升的“河西模式”,让百姓幸福感叠加,为全面提升河西城市软实力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


作者:廖晨霞
责任编辑:柒月
来源:天津日报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