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天津植被生态系统守住了一片绿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12-01 11:21:12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天津数据与应用中心(以下简称天津高分中心)通过对多源高分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分析显示:2011年以来本市植被覆盖率总体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较“十二五”期间增加了0.58%。2020年全市植被总固碳量(二氧化碳当量)为500.14万吨,较2017年(未建立绿色生态屏障区)增加了19.89万吨。其中,蓟州区和绿屏区的植被总固碳量分别为86.17万吨和25.01万吨,较2017年分别增加了4.83万吨和2.55万吨。2020 年,全市单位面积固碳量为417.96 克/平方米,较2017年增加了16.63克/平方米;绿屏区单位面积固碳量为344.53克/平方米,较2017年增加35.19克/平方米,为全市平均增加量的2.1倍,单位面积固碳量增幅最大。

全市植被覆盖率总体稳步提高

据多源高分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本市年均植被覆盖率呈波动变化,但总体稳步提高。其中,“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全市植被覆盖率均值为65.62%,较“十二五”期间增加了0.58%。而2020年,天津市植被覆盖率提升速度明显加快,全市平均植被覆盖率达到66.22%,比近五年期间的均值提升了0.6%,为近十年来植被覆盖增长效果最为明显的一年。其中,覆盖率超过70%的区域面积占到了市域面积的一半以上,并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与西南部地区。

绿屏区单位面积固碳量增幅最大

2020年全市植被总固碳量为500.14万吨,较2017年增了19.89万吨。其中,蓟州区总固碳量86.17万吨,较2017年增加了4.84万吨,占全市植被总固碳量的17.23%;绿屏区总固碳量25.01万吨,较2017年增加了2.55万吨,占全市植被总固碳量的5%。

从单位面积固碳量来看,2020年全市平均值为417.96克/平方米,较2017年增加16.63克/平方米。单位面积固碳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蓟州区、宝坻区、武清区、宁河区、静海区和滨海新区西南部等林区和涉农区域。其中,2020年蓟州区单位面积固碳量的平均值为 541.87克/平方米,较2017年增加30.39克/平方米;绿屏区单位面积固碳量平均值为344.53克/平方米,较2017年增加35.19克/平方米,为全市平均增加量的2.1倍,绿屏区单位面积固碳量增幅最为突出。

气象部门服务天津生态文明建设

未来绿屏区建设完成后,将与北大港水库、七里海湿地相连,形成贯穿南北的“生态带”,除了发挥固碳的重要作用外,还将会对区域气候环境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数值模拟显示:绿屏区建设完成后,将对本区域及周边地区产生降温增湿效应,特别是在夏季东南盛行风背景下,绿屏区为下风方向的中心城区提供“生态冷源”和“生态湿源”,可使中心城区东南部降温0.2~0.4℃,增湿2%左右;与此同时,津滨双城“超大热岛”和“超大干岛”也将被绿屏区“拦腰隔断”,“生态屏障”作用凸显。

为了巩固绿屏区带来的气候优势,市气象部门开展了绿屏区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实时监测和精细化风险评估,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及影响预报预警信息,助力绿屏区科学规划及应对气象灾害;建设绿屏区生态气象综合观测站,开展持续稳定地生态气象监测,提升绿屏区对生态环境优化效果的气候评估能力。目前,在津南区政府投资支撑下,该区气象局已在绿屏八里台湾建成一套生态气象综合观测站,观测项目除了温压湿风等常规气象要素以外,还增加了面向生态质量评估和“双碳”评估的植被生态、区域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和水汽通量等要素。

据了解,未来,市气象局将积极加大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能力建设,强化空中云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对降水云系的连续追踪和监测,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识别能力,科学应对干旱风险。将依托天津高分中心定期对本市生态保护与修复效益开展精细化评估,以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将举全市气象部门之力,市区两级通力合作建设典型生态系统气象监测评估服务系统,开展对林区、湿地、海岸线等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气象监测评估;建设温室气体监测站,对主要温室气体的背景浓度进行长期规范化监测。将充分发挥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大气环境与健康研究联合实验室作用,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能力强化科技支撑,为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天津做出更大贡献。(津云新闻记者吴宏 通讯员张妍)


作者:吴宏 张妍
责任编辑:王靖羽
来源:北方网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