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鼓论津】魏健馨:宪法的初心就是让人们过上好日子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12-01 10:01:56

经过“一五普法”到“七五普法”,还有已经开始进行的“八五普法”,不间断的法治宣传帮助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法律知识,尤其是宪法知识。每一个阶段的普法宣传工作,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这条主线展开的。同时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宪法实施、宪法理念贯穿于始终。对于全体社会成员来说,宪法是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等内容早已内化于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尊重宪法、学习宪法、运用宪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逐渐成为自觉的行动。

宪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宪法就在人们的身边,它是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本标准。例如,宪法通常提倡某些行为,禁止某些行为,要求人们必须做出某些行为等。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要以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检视自己的行为,督促自己自觉守法。法治国家中的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宪法观念和法治意识是必须具备的宪法素养,使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观念深入人心。

宪法是确立国家制度的法律文本,集中展现主权国家的制度优势。现行宪法的制度优势在民生领域有突出的体现。现行宪法文本中明确规定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通过人民主权原则,肯定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地位,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始终坚持并充分贯彻以人民为本、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从宪法实施和宪法实践的过程就可以看出,为全体社会成员实现幸福生活提供制度保障、为人民的利益提供坚实的保障,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就是宪法的初心。也可以这样说,宪法就是民生,民生就是宪法。

在宪法的观照下,国家和社会发展坚持以民生为核心,促进民生水平不断提高。近些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日新月异的发展状况,可以提供足够的佐证,人们对此都会有至深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的进步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商品琳琅满目,能够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物质需求。高楼拔地而起,人均住房面积的改善不断刷新纪录,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人性化、现代化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公共设施的建设速度和质量也在同步提高,高铁、地铁、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等构成四通八达的网络,人们的出行更为快捷方便。硬件设施饱含高科技含量,智能产品横空出世,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思维定势也在不断被改变。在公共卫生治理、环境治理和社区治理方面也有明显改观,宏观生活环境和微观生活空间更加干净整洁美化,舒适度在提高,公共治理效果显著。与此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水平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所以,高品质的民生实际上就是国家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国家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驱动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比以往任何一个发展时期更加感受到,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硬实力的竞争,更是软实力的竞争,软实力中强调的就是制度优势。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国家制度的价值取向和优势所在,体现为人民既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目的。宪法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目标,包括观念上的现代化。因此民生不仅是对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观照,也注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现代文明熏陶,在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同时,还需要有与宪法规范相匹配的规则意识和综合素质,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同步提高。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树立全面的权利意识,即知晓自己是权利主体,懂得通过正当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够尊重其他人的权利,并具有公共美德,维护社会秩序。成为具有宪法意识和法律信仰的公民,是宪法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期待。

即使在当下处于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的特殊阶段,在公共场所和公共空间,就在人们的身边,仍然可以看到个别人随地吐痰的情形,还有骑车人穿插骑行的身影……这些不良行为、违法行为,不仅会给他人带来不便或者造成伤害,也避免不了会对行为人自己产生不利的后果。这些情况的存在,说明人们的规则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比照宪法的要求,人们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伴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切实尊重宪法和有效实施宪法,是实现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前提。在历史上,宪法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结果。在当代,民生已经成为宪法的逻辑起点与价值取向。由此可知宪法与民生是互相促进、互相成就的关系,更加需要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真诚的信仰宪法。只有通过宪法实施机制,使国家的制度优势转换成为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使宪法融入并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文明生活方式,这样一来宪法就成为活的宪法,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宪法。

本期特邀专家:魏健馨(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

整理 津云新媒体编辑 王晓羽


作者:王晓羽
责任编辑:王靖羽
来源:津云官方微信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23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