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好了 腰包鼓了 金果树上“结出”了好日子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07-18 10:21:07

中国小康网天津7月18日电(鲍燕)7月,一场雨后的敖东村金果梨基地里,空气中透着淡淡的香,一棵棵两三米高的金果树上,挂着满登登的金果梨,一场硕果累累的丰收,将会在两个多月后登场。

以前的敖东村是武清区有名的贫困村,2015年,在天津市国资委对口帮扶下,开始种植金果梨;2017年,凭借金果梨,敖东村成功脱贫摘帽;2019年,又因金果梨,敖东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今年,敖东村又新开发了梨膏、梨酒等深加工产品,做足了金果梨的文章……

乡村振兴,产业为础。如今,敖东村的金果梨收成和销量逐年翻倍,不仅畅销国内,更是远销海外,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特色产业给敖东村带来的是环境大变样,村民们的腰包鼓了,日子越过越好。

几代人过的穷日子

石各庄镇敖东村位于武清区西南部,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搭界,紧邻京沪高速公路。2015年之前,这里没好路、吃水难、用旱厕、脏水横流,村里没钱、没产业,是有名的贫困村。

1993年,王洪珍从附近的村庄,嫁到了敖东村,村里当年的样子,她记忆犹新。“村里都是土路,晴天都是灰,雨天满腿泥,如果人骑自行车下地干活,赶上了雨,那回家就得人扛车。不只路,吃的水是定点供的井水,家家户户都是旱厕,每家都有化粪池,得租吸粪车清理,脏水也随处倒,真是又脏又臭。”

不仅环境差,村民们的收入也少得可怜。58岁的翟玉良是土生土长的敖东村人,翟玉良说,受灌溉因素制约,村民们每年只能种一季的玉米,他们家四口人,一共有一亩二分地,除了种植成本,靠种地一家人的净收入一年只有200到400元不等。

“我们村的耕地距离村子还都比较远,比如我家到地里差不多有5公里,得骑车去,还要带上饽饽,在地里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为了养家糊口,1980年,翟玉良选择外出务工,“我们不只是村民穷,村里账上也没钱,我们村当时在石各庄镇12个自然村里是倒数,大家出去都抬不起头。”

梨花飘香的新希望

2015年,村里的老支书找到了在外做生意的马玉田,希望他回村带着村民们一起脱贫致富。当年6月,村里换届选举,马玉田获得了90%以上的投票,开始担任村支部书记兼主任。

“那一年,敖东村成了天津市国资委对口帮扶村。”面对眼前拥有380多户,1200多人的穷村,刚上任的马玉田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市国资委驻村工作组成员,每天都在开会,“开会的焦点就是为村子想出路。我们最后瞄准了特色产业,也不知道是谁最先提起种梨树,我们都觉得可行,种梨就成了我们带领村民脱贫的新希望。”

当年9月,刚刚走马上任3个月的马玉田和考察团先后赴山东泰安、安徽蚌埠、河南漯河等地实地考察调研。“当时看了好多,都是大众品种,我们觉得不太行,毕竟物以稀为贵,稀少的才能有销路。”

最终,考察团看中了金果梨,为了稳妥,马玉田还请教了天津市农科院果树种植专家,得出的结论是:“金果梨耐低温、耐存放,口感不错,经济效益明显,是有前景的。而且华北地区没有种的,正好我们天津的土壤和气候也适合种植。”

选完了品种,就要解决土地的问题。种植金果梨,马玉田看中了新104国道东侧的350亩土地,但那块地涉及了全村95%以上的农户,而且多数村民对农业发展缺乏兴趣和信心,对开展特色农业持观望和冷漠态度,最终村委会决定,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的土地。

“土地流转工作很棘手,我们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去找,告诉大家土地流转后由合作社统一科学管理,将提高土地的收益率;每一位村民都将成为合作社的股民,年底享受分红待遇,最终才流转成功了。”马玉田说。

土地的问题解决了,石各庄镇政府帮忙垫付了200万元购置树苗,可种植的问题接踵而至。指头粗的树苗刚到村里,就赶上了50年不遇的寒流,土地被冻结,人工挖不动,等在一旁的树苗如不赶紧栽种就会死,大家急得直跳脚。

听说山东的开沟机行,马玉田开车连夜带着村民们去买。从冻结后的第三天,开沟机进了金果梨基地,村民不顾大风降温和雨雪霜冻的恶劣天气,配合着机器,在田间一干就是一个月,整地、整苗、剪枝、覆膜等等各项工作如期完成。

幸福荡漾的好生活

从流转土地开始,翟玉良便回村参与到了金果梨产业中,负责管理金果梨基地的种植工作。提起回村的初衷,翟玉良笑着说,“我在这一年的工资是五万多,还不用在外面奔波,而且金果梨是我们自己的产业,也流转了我的地,我相当于给自己打工,这心气儿就不一样了。”

7月,正是金果梨生长的时候,金果梨基地里,一个个沉甸甸的果子套着保护袋,挂在枝头。翟玉良打开了一个保护袋,告诉记者,“我们的金果梨特别甜,口感还很细腻,一棵树上多的能收五六十斤,平均单果都能达到1斤多,有的单果能达到2斤多,甚至3斤多的。”“敖东村金果梨第一次丰收是2017年秋天,大概收了10万斤梨,全卖了,我们都高兴坏了。”

2017年,金果梨产业让敖东村成功脱贫摘帽。

摆脱贫困后的好生活,正如他们的村歌唱的那样,“我的家乡变了样,春华秋实金果梨满仓……我的家乡变了样,绿叶红花修路建新房……”

现在的敖东村,村里村外都修了柏油路,灰里来泥里去的日子不再有了;冬天取暖煤改电,不仅安全卫生,有了政府的用电补贴,反而比燃煤更便宜了;全村通了自来水,24小时不间断,随用随有;户厕改造后,家家户户有了水厕,村里统一建了排污管道……

“现在我们村不只是环境好了,大家收入也提高了。我们一家两亩多地,每年靠土地流转,能拿到2000多元,不用种地了,我们出去打工,还能挣钱。”王洪珍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每年的9、10月份,她还会参与金果梨的秋收、分拣、打包等工作,每天能挣到100元的工资,“这是几代人想都不敢想的,大家的生活,过得都不错,都挺幸福的!”

金果绵延的翻身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

2018年金果梨迎来大丰收,总产量达到了20多万斤;2019年金果梨总产量达到了40多万斤;2020年收获了60多万斤金果梨,2021年从套袋的情况看,产量约达到百万斤。

“为了方便,镇里成立了公司,统一收购金果梨后再销售,我们每年的销量都很不错。2020年,借助天津宏辉果蔬有限公司的帮助,我们把3万斤的金果梨出口到了国外,今年我们还会加大出口的量。”讲起金果梨的成绩,马玉田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们每年的产量都在翻倍,收入每年都会增加30万元左右。”

从2017年开始,敖东村成功举办4届采摘节、5届梨花节,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京津冀近万名游客来参观游玩,带动金果梨销售百万元,游客认领金果梨树1000余棵,促进了城镇内农耕游的发展。

2019年6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敖东村凭借着金果梨特色产业,位列其中。

目前,金果梨已经成为了敖东村的一张名片。为了扩宽产业链条,今年,敖东村又开始开发金果梨深加工产品,“我们的梨膏经过这半年多的研发和制作,已经准备推出市场。我们还准备推出梨酒,金果梨样品已经发到酒厂进行酿造,梨酒的包装也已经选好了。”

果香十里,穰穰满家,今天的敖东村,正在一条梨花铺就的乡村振兴路上,铆足了干劲儿,奋力前行。


作者:鲍燕
责任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