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大事|乡村振兴天津故事纪实】雍阳味道——南辛庄缘何成香油北方第一村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5-08 09:51:03

1.jp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中国小康网天津5月8日电 家乡的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

不管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充满无限可能。厨房里,各路高手烹饪过招,离不开香油。一滴香油,足以让最平常的食材幻化出意想不到的美味。香油的存在,并非让某一味道显得格外突出,而是将五味进行调和、平衡。五味均衡的复合型味道,是中国历代厨师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这也很符合中国人讲究的中庸之道。

在天津市武清区大碱厂镇,有一个可溯300多年历史的香油村——南辛庄村。在那里,香油帮助村民度过了艰辛岁月,成为赖以生存的压舱石。如今,随着北运河郊野公园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南辛庄村整合村内香油作坊,建立了现代化香油生产车间,创建休闲旅游、农家院、农耕体验游等特色服务品牌,将传统香油产业同观光旅游业相融合,打造出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色产业、旅游观光为一体,乡土气息浓郁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村子里像我这50多岁的人,几乎人人都做过香油,这里产的香油早在康熙年间就出了名。”南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继田抓了把芝麻颠了颠,自豪地说。

的确,在南辛庄村,香油的故事得从清朝说起……

2.jpg

谈家老铺小磨香油生产车间

传承:古法制油走出非遗特色路

“臻祥宝地南辛庄,御贡香飘十里香”。村里人们说,清康熙、雍正、乾隆都曾住过南辛庄村附近。在视察运河水情时,康熙曾来到南辛庄旁的运河行宫,忽闻朱记油坊小磨香油的浓香。进到油坊中,炊烟袅袅,大锅炒芝麻热气腾腾,另一锅内香油枣红香亮。康熙嘱咐随从带回一些,品尝后龙颜大悦,令朱记油坊为宫中御用,南辛庄小磨香油的名声也由此传开。

从武清城区沿着103国道一路向北,在数百年悠悠流淌的北运河岸边,大片油菜花地美不胜收。春风轻抚,一簇簇油菜花若涌动的金浪,置身花海间尽是迷人芬芳。顺着花田往北望去,有一个被绿树环绕着的小村庄,错落有致的民居在蓝天映衬下宛如一幅桃源画卷,这就是曾被评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天津市美丽乡村”,并于2021年入选天津市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名单的南辛庄村。

走进村庄,浓浓的芝麻油香气扑鼻而来。李继田介绍说,南辛庄村被誉为“香油产业北方第一村”,做香油的历史超过300年,口感香醇、味道浓厚、产量较大。“以前种田收益有限,村民们就自己制作香油。不做香油的村民便收购香油,然后拿到其他地方售卖,用卖香油的钱购买粮食贴补家用。那时沿街叫卖只要一喊‘南辛庄香油’,十里八乡的乡亲都认,到现在好多老人只认南辛庄香油。”

为何南辛庄的香油如此浓香?我们在武清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谈家老铺小磨香油找到了答案。走进油坊内,环境干净整洁,工人有序作业,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味。谈式香油第四代传人谈玉宝已经营40余年,他介绍道:“我们选用优质芝麻为原料,保持传统工艺生产,延用有数百年历史的‘小石磨磨浆水代法’制作,无机榨、高压和真空工序,最大限度保留了纯天然的芝麻油香味和营养成分。”

除了世代相传的手艺,还有南辛庄人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要想从芝麻中获取优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提取优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繁琐工序——洗芝麻、炒芝麻、磨芝麻,再到对浆子、墩油、打油……这些步骤谈玉宝都亲自上阵。他始终坚信,尽管是在电力机械时代,传统工艺依然保持着原始的迷人生命力。

清朝甲午年间,谈家老铺小磨香油由谈氏祖先谈宝俊在本地经营小磨香油作坊,经历一代代传承,如今第四代传人谈玉宝继承前辈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方法,不断创新,并注册了谈家老铺“玉宝”牌小磨香油商标。谈家老铺香油制作技艺也于2020年11月18日被列入武清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谈家老铺小磨香油制作方法非常独特,是用‘水代法’加工制成,这种方法是根据油料中非油物质对水和油的亲和力不同,以及油与水的比重不同,经过轧、压、捶、荡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将油脂和亲水的蛋白质分离。在‘水代法’制油的整个工艺流程中,包括筛选、水洗、炒制、磨浆、开水调浆、搅杠、墩葫芦、起油八道工序,用这种工艺磨出来的芝麻油为棕红色,口感滑润,香味浓郁。”谈玉宝说。

如今在南辛庄村,注册油坊共10家,日产香油可达30吨,并且与多家食品企业保持着长期合作。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香油生产在带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也为其他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在南辛庄村东宇顺油脂股份公司负责灌装香油的工人刘雪梅,说起打工的收入喜笑颜开:“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每月工资5000多,还能顾家,真挺好的!”像她这样在家门口油坊打工的村民有51名,大伙儿眼见村庄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也亲身享受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

微信截图_20220508094710.jpg

南辛庄村滨水公园

发展:“旅游+”催生乡村发展新魅力

京杭大运河边,京津走廊间。凭借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南辛庄村开始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垂钓及“农家乐”等餐饮服务,成为京津冀周边的旅游“网红村”,为村民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除了香油产业外,我们还有采摘、垂钓、民宿,后期还将建设房车基地。”李继田指着村边一片水塘说道。

在高标准蔬菜大棚基地,放眼望去,170余亩大棚排排矗立,棚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草莓、黄瓜、西红柿及各种新鲜叶菜生长旺盛。“过去种植大田作物,一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百元,现在种温室大棚蔬菜一亩地一年能赚1万元,”村民陈云敏笑着说,“村里还借此发展了采摘农业,生活越来越好喽!”

前些年,南辛庄村积极进行土地流转,打造现代农业种植区,发展设施农业,实行统一管理。除了采摘,还打造了休闲垂钓观光带,一侧是90亩垂钓园,另一侧是30亩荷塘,夏季可供观赏,秋季可以采摘莲蓬、挖莲藕,不远处就是油菜花田。每年进入春季开始游客络绎不绝。

随着村庄吸引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借势开起了10余家农家乐。“近来受疫情影响,客流相对较少。以前平时客流不断,到了节假日还得提前预约,尤其是‘五一’‘十一’小长假期间,村里京津冀牌照的私家车可是不少。”李继田介绍说,“今年以来,我们对旅游产业进行了再规划,用2至3年时间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打造功能分区,打造‘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供给为乡村经济带来更大活力,助推乡村振兴。”

微信截图_20220508094736.jpg

武清区乡村人才振兴大院名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刘士来正在授课

创新:人才振兴大院让乡风深入人心

闲暇时分,南辛庄村文化广场上传来悠扬抒情的音乐声,一群身着彩衣的村民正在练舞,一旁的书画室、活动室里,村民们正在看书、写字、学习乐器……

随着物质生活不断发展,南辛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逐步焕发出勃勃生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乡村舞台、书画室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先后建成;乡风文明大讲堂、树新风表彰大会等活动层出不穷……如今,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大家的精神也“富”了起来。

在国画工作室,武清区乡村人才振兴大院名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刘士来正在为书法爱好者授课。随着2021年底“武清区乡村人才振兴大院”——南辛庄运河文化开发服务示范基地的正式落户,南辛庄村揭开了乡村人才振兴新的一页。目前,南辛庄村已成立“一基地四室一社”——运河文化开发服务示范基地,国画、油画、书法、音乐舞蹈工作室,益家读书社。基层群众可以通过“美丽武清”App或村党群服务中心,查阅武清区“乡村人才振兴大院”公共服务清单,将需求报给村党群服务中心,各村党组织梳理汇总需求上报镇街后,通过“武清人才易网通”系统发起点单流程。各领域相关专家们将分别在教育、农业、文化、卫生等领域为基层把脉问诊、授业解惑。

“现在村里环境美、活动多,能学习能休闲,什么兴趣爱好都能满足,真是好啊!”村民张大爷乐呵着说。

微信截图_20220508094747.jpg

南辛庄村村庄人居环境

味道是记忆的容器,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伴随着特色产品外销加速,南辛庄香油在与不同地域的食材与美味的交融创新中,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注重传承、精研创新的一代代南辛庄人,正在踏着乡村振兴的鼓点,用数百年来运河的流水声,谱写动听的乡村振兴交响曲。

撰文 摄影 摄像/杜敏

指导单位/天津市委网信办

联合报道/天津市农业农村委

武清区区委宣传部

部分图片视频/大碱厂镇南辛庄村委会提供


作者:杜敏
责任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