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大事|乡村振兴天津故事纪实·调研篇】天津市乡村数字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5-25 09:00:33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1],建设数字乡村成为目前我国打造高质量农业农村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天津市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普及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应用,切实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转型升级[2]。建设数字乡村成为了天津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现阶段,天津市各涉农区根据自身基础设施、地缘经济、生产水平、社会保障等实际情况,结合发展需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特色数字乡村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3]。其中,从2016年至2021年底,农民年收入从人均18482元上升至27955元,农业总产值从395.57亿元增至509.26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49.9万吨。然而,受城市“虹吸”效应、疫情、耕地面积等因素影响,天津乡村数字化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4],亟需寻求发展新模式以突破发展瓶颈。

鉴于此,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天津市当前乡村数字化建设现状,提出依托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各项农业指标数据,以数字乡村管理可视化、服务数字化、决策科学化为目标,统筹推动天津市农业农村数据资源整合汇聚和辅助决策,在现有天津市“三农”大数据平台基础上,打造全市统一的农业农村数字中台这一新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水平,为天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效能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天津市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1.乡村社会数字化建设现状 截至2021年底,天津市3821个行政村街通光纤比例已达100%,全面覆盖4G网络,建成2500余个5G基站,宽带互联网覆盖率超八成,其中“万兆”宽带85%以上覆盖,同时建成8356个视频监控点用于治安防控;总计提升改造3000公里乡村公路,为数字乡村的实现提供基础条件;在天津各乡村共落地249个乡村数字化建设项目,服务45个政府基层党组织,覆盖乡镇1万余名党员,有利推动乡村政务现代化,为数字乡村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建成770个农村数字化污水处理厂,80家农村种植养殖数字示范园和250个数字示范村,为推动全市乡村数字化提供引导;为深化农村数字化改革,天津市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联结农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实现规模种植并实行数字化管理,随后开展联农带农项目,引导社会资本“下乡”,联合金融机构完善农村投保贷一体化智慧金融服务[5]。

天津市将投入乡村资源致力于打造乡村数字化体系,促进乡村治理精细化、现代化。其数字农村建设规划大体如下图所示。

1653444200323725.jpg

图1天津市数字农村建设框架图

在进行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的同时,天津市已建立“三农”大数据平台[6],以期解决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现存的数据利用率低、数据分析模型缺乏等问题。该平台通过有效整理和挖掘农业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合理统筹管理全市统一的涉农数据,建立大数据汇集和大数据综合服务中心,满足相关部门对农业大数据挖掘、信息共享等需求,推动天津市数字乡村的融合创新发展。

2.种植业数字化建设现状 天津市结合天津农业生产实际以建设现代都市型智慧农业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业生产需求加快进行农业数字化建设,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步伐。目前,天津市粮食补贴资金5.5亿元,实施财政补助耕地583.53万亩,支持建设26万亩高新技术辅助耕地。同时,小麦和水稻已实现耕种全过程机械化,玉米的耕种机械化率为98.83%,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15%,通过上线智慧农场项目,利用搭载数字化技术的智能农机进行移栽、滴灌,结合5G无人机巡田远程监控系统,推动粮食作物耕种的数字化管理。为实现农机数字化全方位覆盖,政府鼓励包括优质小站稻、劝宝等种植公司进行农机数字化升级,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97亿元,补贴各类农机5.6万余台(套),带动农民投资超过14亿元。

3.渔业数字化建设现状 天津市根据渔业发展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养殖水域在保持稳定规模的同时,加强渔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在渔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过程中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步构建渔业生产和管理的智慧渔业技术体系,形成三种高标准养殖区、四个现代渔业基地、四大生态高效渔业发展区,并推进水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发展布局,形成“3441”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布局。当前,天津市渔业生产总值达到68.64亿元,水产品产量达到28.48万吨;引导并鼓励包括天祥水产等公司建立水产养殖示范园,促进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建成2-3个市级河蟹苗种繁育基地,打造优势品牌2-3个;已建设一批标准化、设施化、信息化、生态化的高标准池塘50处、6万亩,亩产量增加10%-20%、亩效益增加5%-10%。

4.林业数字化建设现状 林木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林业保护与建设是生态工程的重要内容[7]。截至2021年底,天津全市林地共222.39万亩,林业产业产品主要为金丝小枣等干鲜水果,示范建设基地有蓟县树果基地和滨海葡萄基地,用以经营生产的林地面积为9.3万公顷,现有751个苗圃,实有8313公顷育苗林地,约21612.6万株苗木,拥有3处森林公园(国家级1处)、5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1处)。为实现对林业系统的数字化管理,天津市搭建智慧林草云平台,对接各层级林草信息平台系统进行数据信息共享,实现林业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管理以及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响应,为林业资源资源监管、生态工程管理、灾害预防应急、林业服务等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和决策支持。

5.畜牧业数字化建设现状 截至2021年底,天津市畜牧业产值达142.48亿元,增长9.8%,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7%,全年生猪出栏203.9万头,增长5.1%。畜牧业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8]。天津市已上线猪肉质量可追溯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畜牧的全流程控制,强化畜牧业的信息共享服务能力。天津市引导包括生宝、广源、嘉立荷畜牧养殖公司在内共30102个养殖场、养殖户,49家屠宰场,59家冷库,14个公路站上线该系统,系统操作用户高达1487个,形成生产者可用、政府可控、消费者可信的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平台,在线监管全市近2.7万家养殖场和48家生猪定点屠宰场。

如上所述,天津市乡村数字化建设无论是在乡村社会数字化方面还是在各产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需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以及数字化改革认知,不断增强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并建立全覆盖的乡村振兴大数据管理体系,有效促进城乡经济深度融合。

建设数字中台解决发展难题

目前,天津市已建立三农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展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开放和利用,形成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互通、共建共享的格局。在现有天津市“三农”大数据平台基础上,建设农业农村数字中台,打造乡村大数据生态环境,推动大数据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应用。依靠数字中台的大数据计算能力,将乡村生产生活各方面数据进行收集整合,运用数字中台的全方位数据管理功能,上传至业务前台为乡村振兴提供数字化、个性化的高效服务[9]。

农业农村数字中台建立以乡村为元组的地理空间数据和时空大数据的统一标准,构建乡村空间形态典型应用服务模式。该平台通过系统标准化、接入设备标准化、数据共享规范化,实现感知设备的规范化接入和数据标准化,支持符合标准的智能终端接入应用,与互联网实时连接,支撑数字乡村“一张图”的构建。

1653443224222692.jpg

图2农业农村数字中台架构

该平台利用数据挖掘、预测模型、可视化分析方法,为乡村管理部门及加入平台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安全预警、决策支持等服务,为数字乡村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可持续的跟踪、监测、评估和分析辅助决策支撑,为村民、基层管理人员、乡村产业数据提供个性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1.落实农业农村数字化总体规划,实现产业兴旺 根据天津市各涉农区数字乡村发展现状,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及“互联网+”产业的两大机遇,突出天津市各涉农区农业优势,利用农业农村数字中台建立乡村产业服务体系,重塑天津市农业产业结构,规划构建三大农业发展带,实现全市数字乡村建设协调发展。

1653441212915773.jpg

图3天津市三大农业发展带

北部农业林业发展带以宝坻区为主线向四周扩展延伸,利用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进行数字化生产作业,培育高质量农产品,打造农业数字化典范。东部农业渔业混合发展带以滨海新区为中心辐射周边,重点加快数字化技术与种植栽培、水产养殖、稻+蟹融合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南部畜牧业发展带以静海区为起点带动南部发展,落实打造高标准畜牧业产业园,推动南部各区协同发展。

基于三大农业发展带的农业生产数据,数字中台依托农业类高校以及农业科研院所,将物联网收集的土壤、气候等实时数据与种植、畜养等各环节数据进行关联,形成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方案,通过业务前台传授村民及生产者农作物病害知识,帮助了解处置方法。建立乡村产业服务窗口将天津市农产品市场数据与农产品品牌、规模、价格、进出口、生产资料、成本等数据进行关联,并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助力天津市农产品销售,为天津市乡村实现产业兴旺提供支撑。

2.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宜居 天津市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牢固树立“两山”理念,依托农业农村数字中台GIS“一张图”系统,实时监测环境空气、饮用水源、生态能源等数据,并通过乡村生态服务窗口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对异常点及时反馈控制,同时充分协调各涉农区绿色资源,统筹各区各村绿色发展工作,一村一策,明确村庄定位,对村庄进行保护性开发,集多方力量优化乡村绿色发展结构,建设绿色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

3.培养乡村数字化发展理念,实现乡风文明 围绕提升村民素质,培养村民数字化理念,一是依托农业农村数字中台建立乡风文明体系,通过乡风文明窗口连接天津公共数字文化库群,利用新媒体传播机制,传播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帮助村民树立正确文明理念。二是整合当地政府资源,利用乡风文明窗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土情怀,继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特色文化小镇。三是利用农业农村数字中台建立传统文化保护存储库,确保乡土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扎实推进,为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高提供支撑。

4.建立三级乡村振兴大数据管理体系,实现治理有效 依托农业农村数字中台,基于GIS模型对农村进行空间化处理,建立乡村治理窗口。为村民用户建立了从出生到终老可获得的数据服务档案,并提供参与土地流转管理的数据信息;实时对乡村具有动态属性特征的农业信息数据进行自动提取,鼓励村民自治;对乡镇的行政区域信息、公共服务设施、静态基础信息和属性数据进行高效的索引处理,实现可视化化管理;对天津市的乡村发展政策和财政福利数据进行及时公开和解读;实现市、乡镇、村三级的政务信息联动,为数字乡村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决策和应急处置辅助支持。

5.统筹推进城乡数字化融合发展,实现生活富裕 通过天津市农业农村数字中台建立城乡协同发展体系,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融合、服务融合和渠道融合,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核心服务能力,形成区域性智慧城市能力辐射中心。通过城乡协同发展窗口,实现城乡居民就业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在天津市现有数字化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农村互联网、物联网、数字信号建设,建立农产品进城和生活品下乡快速通道,提供高效便民服务,为实现生活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6.增加财政投入并加强人才建设,保障平台有效运行 在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并对农村数字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项目实施以奖代补等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资金扶持,逐步增大财政投入,为农业农村数字中台的有效运行提供资金保障;利用专项资金,通过农业农村数字中台为村民持续开展网络知识普及、智慧农业理念宣传和数字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村民生产经营技能,提升村民对数字乡村认知,通过与专业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合作,建设数字乡村人才培养体系,为农业农村数字中台的有效运行提供人才保障。

结论

本文分析了天津市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天津市乡村整体发展规划,对天津市如何深化数字乡村改革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天津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位于国家前列,农业发展特色鲜明,但政府财政倾斜力度不够,农村劳动力短缺,高素质人才匮乏的情形下,以天津市已有的“三农”大数据平台为基础,进一步建设农业农村数字中台,实现数据感知、处理和分析标准化,支持多用户定制、数据多维分析和多业态服务扩展。同时本文因地制宜,结合天津市各涉农区的农业发展模式,规划三大农业发展带,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品质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一种开放、高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数字化农村提供支撑。


中国小康网天津5月25日电

撰文、制图/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杨欣 曲福玲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刘耀熙 魏津瑜


参考文献

[1]王桃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乡村科技,2018(12):56-57.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18.12.036.

[2]乌丽晗.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综述[J].天津农业科学,2021,27(10):22-25.

[3]葛洪英.“互联网+”赋能农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J].中国果树,2021(11):127.

[4]周静,辛立秋.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1(06):37-40.

[5]金丽馥,王婕.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以江苏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1):1-7.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1.21.001.

[6]张保岩,赵丽华,辛北军.天津市“三农”大数据平台构建[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7):245-249.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7.049.

[7]李树荣.林政资源管理与林业生态建设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05):55-56.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5.029.

[8]周杨,吴军.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27):7-9.

[9]孙想,吴华瑞,郭旺,李庆学,彭程.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8):181-18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1.18.031.



作者:杨欣 曲福玲 刘耀熙 魏津瑜
责任编辑:王靖羽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