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优化 东丽环境】守护“绿码”——核酸采样试管的故事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4-06 10:12:11

中国小康网天津4月6日电 2022年初,天津遭遇奥密克戎突袭,在上下一心抗击疫情期间,无数市民的坚韧付出才换来了现今的防控成果——在寒风中坚守的“大白”、不分昼夜的志愿者和下沉干部……3个多月了,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感人瞬间。

但你有没有好奇过,那些收集起来的一管管采样试管,在离开社区之后被带到了哪里,又有怎样奇特的经历,最后才转变成手机上查询到的结果呢?

微信截图_20220406100636.jpg

透过“气闸舱”样本传送窗,PCR实验室内的检验员

其实,有一群人为了保住你的“绿码”,在鲜为人知的地方,日夜不停地燃烧着自己的生命。他们来自各大医院,除了白天自己的本职工作外,每天还要穿上三级防护服,在密闭的实验室内工作5个小时以上;在实验室工作期间,缺氧、憋气、全程不能随意进出甚至不能去厕所;即便是寒冬腊月,工作之后脱下防护服也是汗流浃背、衣衫尽湿;工作强度大、环境严酷,其中不少人在上岗“入室”之前都要服用稳心颗粒,以防身体扛不住;样本不止、检测不休,就这么“白加黑”的状态,已经从1月8日一直持续至今没有停歇,最忙时一天只能休息2个小时,大多数人已经记不得上次歇班是几月的事儿了……

你好奇吗?想看看罩在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下是怎样的一群人吗?让我们一同走进东丽区城市检测基地PCR实验室,看看那些防护镜后面的面庞吧。

这层的灯 一直不灭

疾控中心大楼位于东丽开发区一经路上,一墙之隔就是正在施工的地铁11号线一经路站。中心从大门到院内,显眼处贴着一张张“核酸检验送样”的指示路引,门卫大爷指着大楼上方的窗户说,“5层就是实验室,那层的灯已经好久没灭过了。”

微信截图_20220406100701.jpg

东丽区疾控中心院内,指示送样的路引

检测基地PCR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于广帅介绍,“自2020年出现新冠疫情后,虽然天津当时未被波及,东丽区仍提早着手规划应对疫情的检验机构以防万一。PCR实验室按照生物二级实验室标准,在2020年12月10日开始筹备,12月29日建成,30日通过验收。之后从区各大医院抽调检验骨干,进行了半年以上的培训。自2021年2月份开始,实验室就具备检测能力了。”

微信截图_20220406100710.jpg

PCR实验室内码放的样本试管

PCR现有3组共128名检测人员,以女性为主,年龄在24岁至54岁之间。其中检验员72名,均抽调自东丽区各医院的检验科;辅助人员56名,来自医院的其他岗位,如会计、出纳、审计等。为了保证日常医疗资源不受影响,所有人都需要兼顾医院的本职工作。“换句话说,每天最少4个小时、最多近10个小时的核酸检测,是在本职工作之外增加的,而且还没算上用在路途中的时间。”于广帅说。

微信截图_20220406100720.jpg

当天取出样本的转运箱已经快放满了

核酸检测采样时,前方收集的采样试管由采样人员录入收集,放入专门的转运箱。为了保证样本活性,以每小时一次的频率,将样本转运至城市检测基地。样本在收样室核对登记后,通过双层隔绝的“气闸舱”送入实验室。之后,实验室内的辅助人员会把样本从转运箱中取出,将试管码放上架并扫码录入样本信息。下一步,检验员会将类似培养液功能的“扩增体系”逐一滴入试管,等待试管内样本量扩增后,以每92个试管为“一板”,放入核酸提取仪,最后提取仪会在检测结束后自动显示结果。

辅助人员每轮周期中配置“扩增体系”,则是在实验室内与检测同步进行。从转运箱送入实验室,到出具检测结果,整个流程大约需要90分钟。

PCR实验室的检测流程和设备,是现在国内、国际通行的核酸检测方式,在样本有效的前提下,实验结果100%准确有效。

微信截图_20220406100733.jpg

不同区域的4本收样信息比语文课本还要厚,这些仅仅是不满一周的量

于广帅说:“每轮检测并不是首尾相接,因为会浪费等待时间。在实际操作中,是将上面说的步骤拆解,像流水线一样,每道工序都是运转不停。为了保证检测工作连续不断,不出现‘人等设备’的情况,实验室里以核酸扩增仪为中心的全套检测设备,共制备了25套同时运作。”从1月8日大筛那天起直到现在,PCR一直是24小时不间断运转,每周定期检测边检部队、机场人员及环境、快递外卖行业、公安监所、医务人员、入境人员等。平常每日检测的采样样本一般在8万人左右,在全市或全区大筛期间,每日检测量就会达到峰值3.5万支样本,检测人次超过400万人。

这张面庞 挂着汗渍

走上5层,左侧只有会议室和用作更衣间的三间办公室还是开放区域,空无一人的会议室靠墙放着6张行军床,七八部手机随意地搁在床上;桌椅都被集中到中间,每隔两个座位都摆着盒饭,下午4点钟了,塑料袋都没松开的盒饭早已经凉了。

从会议室转身出来,其他的区域都被严严实实的密封起来,就连走道被挤占得也只剩下一人多宽。隔着厚厚的玻璃,实验室里穿着全身防护服的检测员们,正全神贯注地坐在检测台前,面前放着一排排插满采样试管的架子。

微信截图_20220406100744.jpg

已是普通人下班时间,所有人的午饭还没动过

从实验室换班出来的二区队长马婧刚刚脱下防护服,不仅是里面的制服,就连口罩也都早已湿透了。当被问到能否拍照时,她赶忙摇着双手挡住了脸,笑着说:“脸都浮肿了,太难看了,不拍不拍。”其实,每一位检验员在实验室的4个小时轮岗中,都像马婧一样汗流浃背,“工作环境密闭缺氧,再加上防护服密不透气裹得严严实实,长期干下来对身体的负担的确很大,像我的组员从30多岁到40多岁的都有,很多人在轮岗前都会提前吃稳心颗粒、降压药什么的,就怕顶不住。”

微信截图_20220406100753.jpg

马婧的额头上防护服的印子,好久都下不去

如果你看过天宫空间站航天员出仓的新闻,或是看过“天宫课堂”,那你对用两道门隔绝不同环境的“气闸舱”一定不陌生,PCR实验室唯一的出入口也是一样的原理。其实,除了不是失重状态,PCR和空间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马婧说,为了保证安全不造成污染,PCR实验室与外界是完全隔离的,空气不流通,而且一直处于“负压”的缺氧状态,再加上操作要求全神贯注,人在里面体力消耗很快,即便在1月最冷的时候,出来时衣服也都是湿透的。“最难受的还不止是流汗,有时防护镜里面都布满了哈气,也没办法擦,操作时只能歪着头盯住试管,时间长了全身都是酸的,出汗反而更多了。”

“就在前几轮全市大筛时,我们一位同事就因为连续工作,晕倒在实验室了。”马婧说,那段时间大家都在核酸检测基地连续工作了将近一周,每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当时那位同事在PCR连着8小时处理了1500份标本,最后疲劳过度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大家都没想到,她从急诊回家只休息了一天,就重回实验室工作了。”

当被问起如何形容自己的工作强度时,马婧避开话题,却说起了留守在军粮城医院的同事:“其实累的不止是来PCR的人,像我们医院检测检验科一共8个人,来了7个,只余下科室主任一人,还是因为年纪太大了所以没过来。可是几次大筛期间,我们都在这边‘连轴转’,科室那边就只有主任一个人包揽了全部日常工作,他承受的工作压力也很大,也是变相为了这个事在付出的人啊。”

“从年初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了,所有人都几乎没歇过班,没有人抱怨过哪怕一句话,都是准点到岗,完成检测任务。”于广帅作为检测基地负责人,其实他心里明白,128名组员背后就是128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怎会真的岁月静好、相安无事,“工作强度大还要兼顾自身的本职工作,连休息时间都不够,哪还有时间顾得上家庭。可每个人都是默默地自己解决自身的困难,从来也没和我提过,就连请假都没有,一次也没有。”说这番话时,于广帅的声音越来越小,头也越来越低,直至僵坐在原处,半晌没有了话语。

你知道吗,在远离聚光灯下、人们不知道的地方,是这样一群人,一直在默默地付出着,保证你被“大白”捅过之后24小时内就拿到核酸检测报告;是这样一群人,一直在废寝地工作着,让疫情的火种在最短的时间内可被追溯,杜绝了扩散的危险;也是这样一群人,当褪去“三级防护”,那浮肿的皮肤就是抗击疫情中,她们佩戴着最美丽的勋章。

当你一次次掏出手机,安心地出示自己的“绿码”时,还请记得,那些为了守护它,被汗水反复浸润的面庞。

撰文 摄影 / 陈思成

联合报道 / 东丽区委宣传部

东丽区委网信办


作者:陈思成
责任编辑:王靖羽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hinaxiao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