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帮扶情真切 初心不改踏新程——记海河传媒中心驻蓟州区杨津庄镇扶持工作队队长田森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3-07-28 13:28:27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依稀记得,那天是2013年8月中旬,天气热得用老人的话说“像下火一样”。已过不惑之年的老田,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扶了扶眼镜框,嘴巴张了张,没有说话,只是憨厚地笑了笑,向送别的家人和朋友挥了挥手,背起行囊,转身向北,踏上驻村帮扶路。

老田叫田森,是天津海河传媒中心驻蓟州区杨津庄镇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老田”是无论家人、同事、朋友,还是镇干部、村民,都喜欢喊的一个“绰号”。“可能是因为长得有点‘着急’,从二十多岁时就有人这么喊我。”老田依旧是憨厚地笑着,“当年的老领导还开玩笑说,他都五十了有人还喊他小×了,我才二十多就敢称老田?”说到这,他竟然略微有点傲娇。

2013年,按照天津市委组织部和今晚报社(现已并入海河传媒中心)的工作安排,他到蓟州区开展“结对帮扶困难村”驻村工作,没成想这一待就是10年,正所谓扎根乡村,倾力振兴。“我可能真的适合干驻村工作,刚来蓟州,就有朋友告诉我,‘冲你这名字就该到村里工作,田森,又是田又是森林,多好’。”田森笑着说。

当年报名带着两名同事一起投身帮扶事业中,他没想到,因为当初这个热血满怀的决定,自己在这里竟当了10年“农民”。10年来,帮扶组的成员换了好几茬,田森却坚持留了下来,他以亲历者和参与者的身份,见证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又继续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阔步前行。

10年,他先后在两个镇六个村工作,接触过的村民7000多人,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与田森一起驻村6年、本已回归却因不舍又回来继续工作的王晓华说:“走过的路,回头看,可能并不觉得有多么艰辛;但静下心来细细梳理,还是有许多付出与感动值得我们回味。”

image.png

田森参与由全体村民共同捐款购买的重达二十余吨的大保安镇村村标落地安装。

干实事 不走过场

2013年,田森带着帮扶组来到蓟州下窝头镇,结对帮扶下窝头村、侯景刘村,直到2017年,轮转到杨津庄镇。提及当年刚到下窝头村时的情景,田森说:“当时心里特别‘堵’,没想到还有那么落后的村庄。村子里没有一寸硬化的道路,有的村民还住着土坯房,村集体收入微薄,总体印象只能用一个‘穷’字概括。”这情形给了田森极大的冲击,也让帮扶组更加认识到帮扶的紧迫性和使命之重。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而田森,早在刚到下窝头镇时,就开始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

“想扶贫,你得先知贫。”这是田森的原则。帮扶组首先走访的都是村里介绍的贫困户,贫困到什么地步呢?有一户村民,“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和《五柳先生传》里描述的一样。”田森说,“一台老破的电视,算是唯一的电器。炕上堆着的衣被黑乎乎的,一看就是长年没洗。”但这户村民听说是帮扶组来家访了,过年似的高兴,把田森等人让到炕上坐,然后忙着沏茶端水。盛水的玻璃杯上还沾着茶垢和油渍,卫生状况让帮扶组成员皱了皱眉。田森咬咬牙,喝!双手接过杯子,喝了一大口。一旁的村干部看他的眼神立刻不一样了。后来,那位村干部告诉田森,咱农村人心眼儿实诚,也喜欢跟实诚的人打交道。这杯水是敬你的,你不喝就是不敬。咱蓟州人不喜欢虚头巴脑的人。

盘腿上炕、大碗喝水、席地而坐、蹲着吃饭,成了田森驻村工作的“基本功”。凭借踏实的心态、执著的性格,老田很快就在村里站稳了脚跟,结交了很多村民朋友。

田森有一本工作日志,那上面记满了他每天的工作日程:上午要和电商平台洽谈农品销售合作项目;中午前往邻近的东施古镇柳子口村,与驻该村的工作队交流取经;下午还要和几位“老战友”见面,聊聊各自的工作进展,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田森的驻村工作,主打的就是一个词:务实。

下窝头村道路硬化后需要用塑料膜覆盖防止出现裂缝,当时村集体资金缺乏,田森了解情况后,主动捐款5000元,并动员驻村工作组成员,全组共捐款9000元购买塑料膜,保障道路质量。得知大保安镇村村民朱某突发脑溢血住院需要捐款时,田森不仅和驻村工作组成员第一时间捐款1000元,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动社会力量筹得善款3500元。大保安镇村村内道路旁边有一条五六米的深沟,孩子上学存在安全隐患,田森看到这一情况,联系社会爱心企业家,筹得捐款3.52万元,安装了1公里的护栏,保证孩子们交通安全。

image.png

2019年12月12日,老田为大保安镇帮扶村生产制作的传统手工粉条带货直播。

 用真心 不玩虚的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田森一直在路上,因为他深深爱上了蓟州这片热土和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帮扶的任务清单多达30多项,逐个落实起来,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帮扶组依据自身条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帮扶,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他们在努力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也尽己所能,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

下窝头村民曹井国一家就是在帮扶组进村之后迎来了全新的生活。曹井国自幼残疾,靠轮椅度日,田森去家访的那年,曹井国已经47岁了,但下肢仍发育不全,一直由父母照料,一家人靠低保生活,日子过得异常清苦。田森和帮扶组的同志们商量,好好帮帮这家人,于是,凡逢年过节老田和工作组同事还有社会爱心人士都会为曹井国家里送去捐款,米面油等生活物资。

2017年8月,帮扶组转战杨津庄镇,仍然牵挂着曹井国一家脱贫之事。这年10月,田森在朋友圈拉赞助,募集到6000多元钱,给曹井国定制了一辆伤残人充电车,还特地请厂家把原来的脚刹改成了手刹,让曹井国能驾着这辆车带着老母亲去赶集。能为母亲尽点孝心,让曹井国心里很是舒坦。

在下窝头镇驻村帮扶的4年,帮扶组最花精力的地方是改善下窝头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他们为这所小学安装了电教设备、添置了办公桌椅、扩容了图书馆,这些资金基本上都由帮扶组通过联络爱心企业解决。成员王晓华还自己掏钱为教室安装了33台电扇。为了从根本上给孩子们一个保障,田森又通过朋友联系到富德生命人寿保险公司,给每个孩子上了一份保险。该公司天津分公司的老总到学校实地看了看,当时就决定赠送给每个孩子价值2000元的人身保险。后来,帮扶组又联系到爱尔眼科医院和一家民营口腔医院,定期到学校给师生们义诊。

因为田森和帮扶组做事用真心动真情,所以即便转战杨津庄镇之后,之前的这些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仍跟着他们推出了一系列帮扶公益活动。每到年节,都要给村里的贫困户送慰问品,发红包。一家地产公司的老总还将帮扶组推荐的11个贫困学生的学费全部承担了下来。大保安镇村的一名孤儿连续接受6年助学,今年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天津中医药大学。田森感慨:“莫以善小而不为。别看这些小事,一件件累积起来,就是百姓对帮扶组的口碑,对党和政府的信赖。”

动真情 心念民生

“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用心去仰望他们,深怀敬意地去仰望。老百姓都是通情达理的,你把政策解释清楚、用好用足了,并且真心为他们解难纾困,他们都会成为你的‘粉丝’。”这是田森对于驻村百姓的态度。就是这样的态度和真情,指引着田森,心念民生,兢兢业业。

image.png

田森在六道街帮扶村残疾人张翠英家,为她介绍手工活儿制作流程。

2018年1月,大保安镇村松霖农场冰雪嘉年华正式开业,这是驻村工作组入驻村不到半年通过扶志结出的“金点子”,打响了蓟州区南部平原冬季旅游的第一枪。为提高松霖农场知名度,田森多次与报社领导沟通,免费在《今晚报》和《中老年时报》刊发总价值16万元广告,吸引了大量市区游客。当年夏季,松霖农场水上乐园再次开启,在吸引游人来此游玩的同时,还带动了农产品销售,30多位在此工作的村民,每人增加工资性收入1万余元。

田森充分发挥“媒体人”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协调社会资源参与帮扶攻坚。协调天津圭瑞科技有限公司为下窝头村捐赠总价值4.5万元的办公设备;协调天津兰心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到杨津庄镇大保安镇村,举办公益文艺演出,并投入慰问金5500元,慰问该村11户困难家庭。此外,田森还经常把一些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在记录帮扶工作和村庄变化的同时,也把一些困难家庭的情况发出去,呼吁社会力量献爱心。说起这里面的诀窍,田森说:“其实诀窍就在一个态度。你对村民是心怀敬意还是自视为恩主,帮扶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2021年年中,田森被安排到蓟州区杨津庄镇六道街村、金水庄村开展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工作。从结对帮扶困难村驻村工作组组长到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驻村工作队队长,身份变化了,态度没变。“这一轮扶持工作,我们得帮着乡亲们赚钱,不卖力气怎能如期实现啊?”田森的话语中透着压力,也充满动力。

“我们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平台,一个全媒体‘带货模式’即将开启。”说到这里,田森有些兴奋,“海河传媒中心拥有强大的媒体资源,‘声、屏、报、网、端、微’都可以向农民们敞开大门,把媒体资源利用好,把乡亲们的好农品销售出去,以此来增加村集体的收入。”田森说。

image.png

六道街帮扶村,老田与村民就利用百年老宅打造文旅村的设想一起交流、规划未来。 

田森在短时间内通过入户走访并与村两委沟通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和镇村两级班子成员多次研究、制定村庄经济发展规划。最后确定以地理位置占优的六道街村为突破口,以“文化兴村”为切入点带动村集体产业发展。他通过个人关系,成功吸引来曾打造“我在农村有个家”的投资人老杨。“唤醒沉睡的老宅”“艺秀乡村大舞台”“六道街森林氧吧”“直播带货大粮仓”……随着一个个文旅项目的落成,“文化兴村”的蓝图正逐步成为现实。

10年,差不多占一个人职业生涯的1/4时间。田森自己形容,他就像刚刚参加完中考的考生,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脱贫攻坚的答卷。“现在‘上了高中’,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继续留下来,争取把这份答卷答完,‘上大学’‘读研’……”田森说。

10年,帮扶工作苦乐酸甜五味杂陈,除此之外还有亏欠,那就是对老人、对妻子、对孩子的亏欠,田森只能默默放在心中。父亲癌症晚期,作为独生子的他很想陪伴身边,但是村里的工作让他放心不下,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工作日坚守在村,周末照顾病重的父亲。聊及此,田森脸上随时挂着的微笑不见了,多了一丝歉然。随即,端起桌上的茶杯,“狠狠”地喝了口茶,吟诵起他在党中央宣布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那一刻时写下的那首《沁园春 结对帮扶》——

结对帮扶,千村变颜,万户富饶。望海河上下,群贤聚首;凝心聚力,重担勇挑。锄云耕月,剔贫换骨,明日乡村更妖娆。收官日,看青山绿水,红旗飘飘。

津门吹响号角,引四方志士逞英豪。赞扶贫精英,扎根沃土;鞠躬尽瘁,独领风骚。驻村远家,难全忠孝,酸甜苦辣心中烧。庆功宴,数攻坚英雄,还看今朝。

中国小康网天津7月28日电

撰文/吉宝刚

摄影/王晓华


作者:吉宝刚 王晓华
责任编辑:王靖羽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小康》杂志社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23
www.chinaxiaokang.com